持续擦亮宿州农村改革金字招牌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等重点改革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结合全会精神,请您谈谈学习体会。
王晓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出了系统部署,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聚焦农业强市目标,持续实施“六大行动”,推动宿州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在5个方面发力,即聚焦“四良两优”,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聚焦“四个不摘”,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三头三尾”,发展壮大绿色食品产业;聚焦“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和美乡村;聚焦“二轮延包”,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记者:继泗县成为国家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县之后,我市其他县区也陆续开展整镇、整村试点,请问宿州将如何稳步开展土地二轮延包试点工作?
王晓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市委、市政府把土地延包试点工作作为当前农村改革的“一号任务”高位推进,让广大农民吃上了“定心丸”。从2022年10月份开始,我市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其中,泗县探索“四坚持、四严防”工作法,先后被《安徽信息情况专报》、中央农办《农村要情》(第9期)、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载,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运用。
由于土地延包试点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任务重,总的政策基调是坚持总体顺延,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全市土地延包工作主要集中在2024年-2026年,整体延包工作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具体安排为:2024年,开展整县试点的泗县完成土地承包合同签订、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等工作;11月-12月,埇桥区、萧县和灵璧县开展整县试点。2025年10月底前,泗县完成整县试点任务;12月底前,基本完成当年到期的埇桥区、萧县和灵璧县等3个县区土地延包工作;砀山县开展农户摸底调查等工作。2026年,完成当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砀山县土地承包农户延包工作。开展“回头看”,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总结;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稳妥解决各类问题,确保应确尽确、应延尽延。
记者: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一项重要抓手。对此,我市农业农村部门有哪些部署和举措?
王晓黎: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粮食作物全程托管面积达196.87万亩,服务小农户29.79万户;环节托管服务面积达3825.56万亩次,覆盖率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8.12%,带动服务小农户90.86万户,占总农户数的70.6%。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6866家,数量连续3年居全省第1,其中涉粮服务组织5069家。
下一步,我们将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服务小农户为重点,着力构建主体多元、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实施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针对粮食等主导产业和农民急需的农业生产关键和薄弱环节开展服务,并给予资金补助,鼓励服务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促进生产要素组合和资源合理利用;二是推进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县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服务标准推广机制,推动服务标准得到广泛认同和普遍实施;三是开展服务主体规范化建设试点,建设一批“约定有合同、内容有标准、过程有记录、人员有培训、质量有保证、服务有监管”的“六有”服务主体。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细落实,进一步挖掘提炼我市农村改革典型经验和亮点成效,持续擦亮宿州农村改革金字招牌!记者 彭序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在肥召开 09-07
-
2“券”动市场热力值 激发消费新潜能 09-02
-
3宿州市“券”力出击 激活汽车消费引擎 08-30
-
4算力“突围” 乘“云”而上 08-26
-
5上半年宿州市交通运输建设提速 08-21
-
6宿州市再添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