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虫鸣
秋天的夜色,从大地深处长出来。虫声儿,比夏夜热闹了好多。
走在便道上,路这边“唧唧唧”,那边“吱吱吱”,前面“铃铃铃”,身后又是一片交响:“唧唧唧”“吱吱吱”“铃铃铃”……一丛、一片,辐射,重叠,使得草地上像悬浮着一幕小型音乐剧。
天籁之音,好听;秋声儿如诗,好品。然而,天籁之音无数:鸟声、蝉声、雨声、雪声……我觉得,最具一咏三叹书卷气的还属虫声。
那弥漫的虫声,嘹亮、缠绵、深沉,如春草簇生,如禾苗俯仰,或是朗朗展卷诵读,或是嘈嘈煎茶邀集,浅吟低唱,悠悠意远。
虫声引逗,神思散到了幼时。那时月夜,跟小伙伴们,捉迷藏,在秫秸堆里藏着,小心张望四下里动静。周围虫声漫起,犹如溪流,每一个石缝瓦砾,每一棵草间,每一处土洞,都有脆灵灵的虫声,在往外流泻。
我们还喜欢凑到邻居大碗爷爷家院子里,听他跟人扯故事。清风徐徐,虫声唧唧,话头一抻一拽,故事就转去了鬼怪神狐。烟袋锅子明灭里,骇人的情节,像扯线头一样扯出,闪着幽暗之光。他不愠不火,却惊得我们头发根儿都炸起来。可越怕越想,越听越怕。只感觉有鬼渐渐摸到身后,高高大大。这时虫声忽然猛烈,无数倍放大的声浪,从四面的黑暗里,涡流一样旋来,简直震人心魄。那时刻,真是头也不敢回一下呀!只觉拳头攥着,身体紧得像拉满的弓,若有人拍一下,定会“嘣”的一声跳起来!一个人不敢回家了,父亲往往来接我,搂着我回去。“铃铃铃”,虫声一路,像是轻微的嘲讽。
青春期以后,我的生活里忽然有了多愁善感和小秘密。虫声就成了抒情的诗句,一吟一行、一吟一串,比抄在笔记本上的十四行诗还经得起咂摸。
一个夜晚,我看露天电影回来,跟几个伙伴穿过田塍,走进村庄。在小巷子口,我跟伙伴道别,踏上自家的青石台阶。我没有马上进门,转身回望月光里小巷子。房子的暗影匍匐了半边街道,街道上半明半暗,像一半水里、一半岸上。一巷子人家,门楣上的春联,都褪尽颜色。一个个卸了妆的老屋,衔着一屋的儿女,温情极了。遍地虫声,拱破月色,想要把老屋抬起,很欢悦,可是又拱不破那铁一般的寂静。
那种安静啊,透明的,薄脆;但那虫声,就是没奈何,拱不动。
我享受着这片透明和虫声。小小少年,身上似乎多了一层秋气。我索性再去寻寻虫声吧,它们一动一静,简直有吸纳的力量,招手让我进去。我踏在一个实实在在的寂静里,寂静像果冻一样,黏黏的,包裹了我。我再进去,一切来路在我后面闭合。月光虫声包裹住我,如一颗透亮的琥珀。
房屋的幽暗处,经了露水,潮润润的,蛐蛐儿、油铃儿俯身在那,“吱吱吱”“铃铃铃”叫得欢实,叫声里流溢出月光的清明与澄澈。
头顶上有明月,田野里有庄稼,家门前有清醒的我,我们都是虫儿们肃穆的听众。我迷醉于月色虫声为我编织的天籁世界,只觉得,心里面甜甜美美。老村如糖,我如糖,就在那牛奶月色里融化着,融化着……
后来看到作家叶圣陶曾在《没有秋虫的地方》一文中写到“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是的,美总是安静而哀愁的,而那一世界的月色、一世界的寂静、一世界的虫声,却引发的是一个少女自在自得的青春怡悦。
如今,我又躺在虫声之上,好像浮在岁月的波上,瞬间便是半生。虫声慈悲,弥漫如烟,我庆幸,自己有一双永不失聪的耳朵,时时听得见天籁虫声。
■ 清茶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高举改革开放旗帜 凝聚奋发进取力量 08-28
-
2上半年宿州市交通运输建设提速 08-21
-
3宿州市再添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08-20
-
4宿州市财政“真金白银”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08-19
-
5宿州多举措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08-16
-
6省级首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项目资金兑现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