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拂晓新闻网  > 综合  > 埇桥  > 正文

肉牛养殖奏响产业振兴“新牧歌”

2024-08-24 09:53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彭序

8月22日一大早,埇桥区符离镇尖山村养牛大户胡艳就起了床,忙着装秸秆、拌饲料,为棚里150头肉牛准备早饭。

“别看秸秆干巴巴的,这可都是肉牛的‘美味佳肴’。”胡艳告诉记者,他养殖的肉牛品种为西门塔尔牛,饲料主要是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今年夏收,他把附近几个村庄的300吨小麦秸秆打包、收储过来,加工成肉牛饲料,实现秸秆“变废为宝”,开拓了秸秆利用新途径。

跟随胡艳走进牛棚,记者看到一头头西门塔尔牛毛色光亮、膘肥体壮,有的卧在向阳处晒太阳,有的低头在津津有味地享受“餐食”,偶尔发出的“哞哞”叫声与粉碎饲草的机械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乡村产业振兴的“牧歌”。

“我从2012年开始发展肉牛养殖,刚开始不懂什么技术,亏了不少钱。”胡艳告诉记者,创业初期,他面临着资金紧张、技术缺乏等诸多难题,但并未退缩。他坚持边学边干,通过参加各类养殖培训、向畜牧专家请教,不断摸索实践,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经验,养殖事业也开始有了起色。目前,胡艳建设了占地20亩的养殖合作社,固定存栏量达到150头,每年销售额超300万元。

“不仅技术跟上了,现在政策也越来越好了,大大增加了我们养殖户的信心。”据胡艳介绍,肉牛要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饲养才能出栏,易出现伤亡风险。今年初,国元保险推出肉牛特色保险,他得知后也给每头肉牛缴了90元的保费。“有了保险兜底,现在完全不用担心养牛‘赔本’了。”

养牛场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还带动6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我在这工作已经快10年了,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除了有稳定工资,家里种植的玉米、小麦秸秆还能拿到合作社卖,让我的收入又提高了不少。”工人胡永彩说。

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引导支持广大群众发展肉牛养殖,全力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养殖户过上了“牛”日子,发了“牛财”,为乡村全面振兴添“牛”劲。“下一步,我将把我的养殖经验介绍给想要养牛的村民,让更多人通过肉牛养殖增收致富。”胡艳说。■ 记者 彭序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