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虫图
瓜,无论是什么瓜,生虫都不好。但瓜与虫搭配,构成画图,却是极好。画面饱满、生动、亲切,且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想到葱郁的田园风光,想到人间生活的美好,想到瓜菜之香、虫飞之美。
其实,你若生活乡间经年,瓜虫相伴的景象,是经常见到的。
最常见的是蜻蜓和蝴蝶。蜻蜓、蝴蝶是飞虫,时栖时落是常态。它们飞舞于瓜田之上,飞行的姿态,真美。翩翩然,有一种飘逸之美,有一种节奏之美。时或栖落,就栖落在瓜叶上、花蕊上,或者一只瓜的表面上,那份宁静之美,也好看,栩栩然,静中寓动,仿佛随时都会飘然而飞,而舞。
鸣虫中,最有趣的是蝈蝈。
一身翠绿的蝈蝈,双翅却是白亮晶晶。蝈蝈就栖在瓜叶的顶尖或者一只瓜的表面上,快然唱响。声音响脆而嘹亮,最好是正午,阳光灼灼,鸣叫着的蝈蝈,远望之,仿佛凝聚成了一个翠绿的亮点,熠熠闪光,连它的叫声也明亮起来了,似一道光,弥散四周,射向晴空,照彻一片瓜田。
热爱生活的画家,观察敏锐,并且把对大自然的这份热爱,形之于绘画,于是便构成一幅幅“瓜虫图”。
最有代表性的,是明人吕敬甫的《瓜虫图》(现藏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画面,南瓜一株,瓜蔓延伸,蔓须屈曲,如虫蠕动,叶片深绿,色泽丰腴,见得枝叶之茂盛,整体看来,给人一种勃然的生机感;瓜两枚,一大一小,圆润、饱满,瓜面上有明显的黄白色条纹;花数朵,似开非开,有一份蓄势待发的力量感。
瓜秧周围,虫飞纷纷:蝴蝶、蜻蜓、蚱蜢、苍蝇……蝶二,翩翩半空,若即若离,依依不舍,让人想到那个凄美的“梁祝”故事;苍蝇二,于半空中相向而飞,是在蝇斗吗?蜻蜓一,飞临瓜秧,仿佛正在寻找合适的地方,以便栖落;蚱蜢一,双腿蹬起,脑袋前倾,似乎正在蹦跳。
整幅画面,生机盎然、勃然,有一种蝶飞蜂舞的喧闹感,有一份欢欢喜喜的热闹感,但却繁复而不杂乱,有着紧凑的表现力和视觉上的扩张力。
最重要的是,这幅画寓意丰富:以一株南瓜为表现对象,瓜蔓绵延不绝,象征着子孙繁盛,家族后继有人;而瓜田众虫熙攘,看起来好似是对田园风光的一种写生,实则还是想表现一种“子孙繁盛”的寓意。
瓜虫图,画得较多的,要数白石老人了。白石老人笔下的“瓜”,以丝瓜和南瓜为主。他的丝瓜图,很少瓜蔓牵连,大多就只是丝瓜数根,两三根或者三四根。丝瓜留有瓜蒂,两头粗,中间细,粗的两头微微翘起,有首尾顾盼之感;而且,他笔下的丝瓜,总是带着丝瓜花,丝瓜花鲜亮、明净,莹莹悦目。所配草虫,以蝈蝈、蚱蜢、蜜蜂为主,蝈蝈躬身而鸣,叫得用力,有力;蜜蜂则嗡嗡飞于丝瓜之上,若即若离,有依依不舍之情状。丝瓜静,草虫动,整幅画面,构图简洁,却是动静结合,充满了鲜活的力量和饱满的生机,彰显出白石老人对生活的热爱。
南瓜草虫,白石老人的“南瓜”,多为盘形老南瓜,个头大,大者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看上去敦实而厚重,坚实而饱满。如他的那幅《南瓜草虫图》:瓜架,瘦竹三两;瓜蔓,疏疏几条;瓜叶仅两片,蓬蓬然;南瓜两枚,一青一黄,却是每枚都大而厚,拙朴、坚实,在彰显着丰收的意蕴。草虫一,仅一长翅蚱蜢,蚱蜢伏于架上:收翅、蹬腿、翘须,头微垂,眼睛凝视着地面的南瓜,是被南瓜的巨大吸引了,还是被南瓜散溢的甜香勾魂了?
蚱蜢生动的情状,有力地衬托了丰收的南瓜,相得益彰——一种厚实与灵动的完美结合。
写至此,禁不住心神悠然——好想念乡村的瓜圃、田园啊。
想回到乡下,看一看那满地、满架,或圆或长的香瓜;看一看瓜圃瓜架上,飞舞鸣叫的草虫,好在头脑中,重印一幅现实版的“瓜虫图”。
想来,那该是最生动的“瓜虫图”了——好,好在有自然之气,有喜气。
■ 钟读花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小社区 大家庭 共幸福 08-12
-
2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题调度会召开 08-12
-
3上半年宿州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07-31
-
4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5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6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