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的父爱
我们有一位严厉的父亲。
父亲不怎么爱说话,一旦说话大都是训斥,总板着个脸,父女父子间少有亲昵举动。小时候,他总是从几十里外的工作单位骑大杠自行车回家,车把上挂着个黑提包,里面常有两包糖果,每当看见他回来,我们姐弟就不敢回家。因为他一来,就有数不清的规矩。就拿吃饭来说吧:一道菜不能连续夹多次,更不能挑挑拣拣翻来翻去,喝汤不能发出声音,要等长辈坐好后才可以坐下,盛饭要主动帮长辈盛好,吃饭的过程中不能多讲话等等。
穿衣方面,要求我们朴素得体,整洁就好,不能穿他眼里的所谓“奇装异服”。大姐从师范学校毕业时,买了两件像样的衣服打算上班穿。一件格子束袖衬衣,外翻的站领,领口略大些;还有一件蓝绿色外套。试穿格子衬衣时,被刚吃过午饭并喝点儿酒的父亲发现了,他当时就暴跳如雷,连打带骂,拿起剪刀“咔嚓咔嚓”把姐姐的新衣服剪得稀巴烂。大姐哭着不敢吭声,我也吓得瑟瑟发抖。事后姐姐拿出另一件衣服说:“妹妹,这件衣服留你到学校穿吧。”我又哪敢穿啊,一直藏起来,等到1982年我上班时,送给同单位一个老师的女儿了。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下,我们姐弟五个都规规矩矩,一点儿都不敢行差踏错。
父亲是1957年凤阳农校毕业的,很重视我们的学习。大弟弟调皮,心不在课本上,父亲经常揪着他的耳朵,拿扫帚把朝屁股打。村里人遇到我弟弟便跟他开玩笑:永安,你的耳朵为啥这么大呀?记得一次永安没考好,得知父亲从外地回来了,吓得不敢进家,中午饭都没回来吃。父亲又气又恼,逮着他用皮带狠狠地抽了一顿……看到此情此景,我在学习上哪敢懈怠?每天战战兢兢,生怕惹父亲不高兴。每晚点着煤油灯学习到深夜,早上起来鼻孔都是黑的;冬天脚手冻肿冻烂,也不敢耽误学习;夏天没有风扇,父亲就让我把脚放在凉水盆里降温。如此这般成效也是显著的,1979年,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学校。
二弟弟少峰很贪玩也很聪明,经常下河逮鱼摸虾,上树掏鸟蛋,但学习很好,人也活泛。每次哥哥挨打,他见势不妙,就拿起书本、摸个馒头溜之大吉避风头。在学习上他几乎没挨过打,但父亲对他还是特别严格,经常买来《水浒传》《李自成》《三国演义》《林海雪原》之类的名著让他看,小画书几箱子,学习资料一大摞。那些书,姐弟们看懂看不懂的,也都在看。后来少峰同样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宿城一中,三年后考入南京河海大学。
严厉的父亲,其实内心也藏着浓浓的爱。记得我从小身体不太好,扁桃体经常发炎。当时永安镇有个下放知青,他父亲是蚌埠一家知名医院的院长。1975年我13岁时,父亲专门请假带我到蚌埠市,通过这位知青联系到该院院长,得以住院手术。术前他满脸忧虑和担心,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医生相劝道:院长帮您联系的是医术最好的专家,他曾经为国际某政要取下扁桃体呢!术后,父亲让我注意这、注意那,跑前跑后买各种好吃的,胜似一个温柔细腻的母亲。
大弟弟永安从供销社下岗后,买了辆出租车跑运输维持生计。彼时已经年迈的父亲,一颗心时刻随着车轮转动。弟弟出车时,要问“油加好了吗?”“车刹好不好?”每每围着车转圈查看轮胎,目送车子驶离。晚上如果没有在预定时间回来,他的心就像猫抓一样,坐立不安,只要听到车声,便立即打开大门,时不时就要到外面路口看看。寒来暑往,一年四季,总是如此。再冷、再晚,哪怕到凌晨,他也不睡,抽烟等着,身边一片烟头,直到儿子平安归来……
严厉的家教家风让人获益长远,现在,我们姐弟五人,都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做着贡献,我们中有国企高管,有重点中学高级教师。父亲的孙子辈也很争气,个个卓有成就,有的是央企管理人员,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公务员,这让老人家颇为欣慰。
遗憾的是,前年此时,经历了八个月病痛折磨后,父亲溘然长逝,留给我们一辈子的思念和无尽的回忆。“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唱着《父亲》这首歌,我常常泪湿眼底……
李文华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