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拂晓新闻网  > 综合  > 正文

玉米地里的“育种家”

2024-07-27 10:23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夏冕 董木子

“啪啪啪,啪啪啪……”7月25日上午9时许,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的试验田里传来拍打纸袋的清脆声,这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为玉米人工授粉。

太阳在云层里时隐时现,温度已升至33℃,热风与绿植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闷热到让人汗流浃背。

“玉米授粉主要发生在散粉吐丝期,在雌穗吐丝之前,要先套上防水纸袋,防止花粉污染。”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所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宿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张建一边操作一边介绍,要先在雄穗上套上防水纸袋,并拍打纸袋收集花粉,再将花粉小心撒在雌穗上并套牢防水纸袋,最后记录上植株信息,一次授粉就这样完成了。

“这样的授粉过程一般要在上午8点半以后中午12点前进行,时间太早不散粉,太晚花粉会堆结成块,活力下降,影响授粉效果。”张建说,人工授粉的玉米种植区大约20亩,整个授粉过程从7月中旬持续到7月底。

在这段时间里,张建率领工作人员将对3万株玉米进行人工授粉,平均每天完成2000多株。遮阳帽、长裤加防晒服的“三件套”,是大家对抗高温热晒的有力“武器”,尽管如此,在试验田中转上一圈依然是满身大汗。

“这是Z24125具有抗南方锈病的性状,这是Z24121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早熟的性状。”张建对这片田地里的植株性状如数家珍,哪些编号的玉米进行自交,哪些编号的玉米进行转育,在张建的指挥下,授粉工作紧凑有序。

玉米品种一般由两个亲本纯合自交系组配而成的杂交种,需要8个世代以上连续自交才能获得纯系,从选择育种材料到选系以实现优良基因的重组和聚合,再到检测自交系的配合力,选出目标杂交种,最后选育出优质的种子并通过国审,整个过程要持续10年到11年,可谓是“十年磨一剑”。

“宿州玉米种植区属于黄淮海夏种植区,高温热害、阴雨寡照、气候多变、灾害频发,降水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地区存在干旱和洪涝问题,阻碍玉米生长,若是能够培养出具有耐旱涝、耐高温、抗倒伏、抗锈病等综合性状良好的玉米品种,适合在本地种植,将会极大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玉米增收。”张建指着眼前的大田生产试验田对记者说,在这里种植的是已经培育出来的杂交种,自然授粉用于观察它们的田间表现,不断地筛选,最后选育出优质种子。

二十年如一日扎根在育种一线,张建先后选育国家及省审玉米品种12个,主持或参加国家984重大专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多项,玉米研究所在他的带领下相继培育出皖玉708、垦丰101、宿单617、宿单706等20个国审和省审玉米新品种,累计转化资金800多万元,品种累计推广面积800多万亩。  

文/记者 夏冕 图/记者 董木子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