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穿过我身体的船

2024-07-22 16:00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在天边的云雾缭绕下,有一艘夜航船,行驶在我眺望的视野里。

这样一艘朦胧画面中的夜航船,让我对远方充满了神秘的念想。

停泊在我远眺视线里最早的一艘夜航船,是公元208年的浩渺江面上,那正是秋风渐起的季节,周公瑾站在船舷上,双目炯炯,他望着江上洪波涌起,夜晚的天际,黑云滚滚,一场铺天盖地的暴雨就要砸到江面大地上来。

1800多年的时光在江水浩荡中远去,1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我乘一艘长江上的旅游船去南京。客船在涛声隐隐中停停靠靠,沿途经过今天的赤壁市,就是为纪念那场大战而命名。船行到赤壁江面,风吹浪涌,红彤彤的云彩游移在傍晚的江面上空,变换着不同姿态,俨如当年呐喊中千军万马的阵列。时光倒流,在夜行船的涛声灌耳中,我长久沉浸在古战场烽火漫天的场景中去了。一场历史大战散去的烽烟,在穿过了历史的千重水万重山之后,与一艘夜航船上游人的冥想神秘地幽会了。

还有一艘桨声灯影里的夜航船,像一只萤火虫一样,从明朝时代的江面上扑闪而来。那艘夜航船上,我隐隐看见奋力划橹荡桨的船老大昂着脑袋,他望着夜色深沉中的点点江上渔火,两岸黑黢黢的山影,忧伤的神情陷入条条皱纹里。他的家,在离江数百公里外一个槐树参天的古村,一家人生活的担子,就在这个船老大古铜色的肩膀上老老实实地扛着。船上坐着的客人,是那个时代的士大夫阶层人士,他们悠闲地观赏两岸风光,还为一些问题纠缠不清闹扯着嘴皮子。船上面有一个叫张岱的文化人,他心里急了,只见他站起身双手作揖:“诸位都不要争了,下了船,我请诸位到城中馆子里吃酒。”

后来,这个明朝的大学问家写了一本著作叫《夜航船》,就是为了免除像夜航船这样的长途漂流苦旅。那年,我在一家旧书摊淘得了一本文字竖排的《夜航船》,书已卷边发黄起皱。而今,它成了我的枕边读物,读起来不如平常文字那样一马平川沃野千里,有时脑子里会突然短路停滞,对书中某些描述也一愣一愣的,但镇静下来之后细细一琢磨,不禁为张岱先生博大精深的学识而叹服。我就在那样的夜读里,与面目慈悲如大地的古人饮酒,推心置腹。我由此发现人类情感的共鸣,从汉朝到今朝,其实差不了多少,因为基本的人性,是没有什么改变的。

我由衷感谢张岱先生精神意向中的《夜航船》,这样一艘慢悠悠的船,搭乘着我去神游气象万千的远方世界,看风起云涌,归来后又入宁静港湾。

我对夜航船的遐想,也有着对一些遥远人事风物的缅怀。我时常感到身体里嗷嗷待哺着一些无法说清的东西来填补,直到中年以后我才明白,那是先人们在河流之上对我一声一声的召唤。

我的那些先人们,也是乘坐一艘一艘夜航船,褪尽了白日里的天光云影,在茫茫夜色中驾一叶扁舟翩然而来。我在流传的家谱记载里看到,我的先人在明末清初从湖南辗转而来。我为此寻找着从湖南到四川、重庆的迢迢旱路水路,想象着我的先人们穿着粗布衣裳,在风尘漫天中蓬头垢面抵达到了安身立命之地,从此诞生了后人们的故乡,而乡愁的风烟,如果要追溯到生命的源头,我又该从哪一条河流逆流而返?

父亲生前回忆说,家住江边的曾祖父,靠一只小木船在汹涌大江上运盐巴运桐油运煤炭等货物养活着一家人。有一个冬夜,在凛冽的风中,曾祖父还拉着一船黑压压的煤往码头赶。船翻了,死里逃生的曾祖父也告别了船工生涯。母亲回忆说,我的外祖父早年也有一条船,夜里也在船上押运货物,后来赌博把一条船也输掉了,一气之下去跳江,呛了几口水后又自己游上岸来,最后还是靠在土里刨食养活了命。

一艘一艘这样的夜航船,穿云破雾,在往事依稀的河流上,朝我驶来,船上有人对我伸出俩指头,打着手势,缓缓浮现两个字:再见。如果再也不相见,不如怀念。

夜航船,在我身体的波涛里,昼夜兼程,潮起潮落。

李晓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