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形记”
夏粮尽归仓,秸秆去何方?作为皖北农业大县的萧县,小麦秸秆去哪儿是个大问题。
连日来,笔者走访发现,一场场秸秆“变形记”悄然上演……
养殖场
牲畜“营养餐”
走进永堌镇萧县启顺牧业有限公司,只见数百头肉牛正在棚下悠闲地反刍;草库里,一辆小型叉车正将一个个麦秸“蛋糕卷”从车上卸下来摆齐。
“我这儿有780头牛,一年消耗的草料可不是个小数目。你看,这是前几天才收购的1.2万亩地的3000吨小麦秸秆!”该公司负责人毛宏康介绍,对于这些秸秆,他们采取场床一体化发酵模式择优加工成优质饲料,劣质的秸秆则作为发酵床垫料,混合养殖中产生的粪污,晒干后还田利用,实现种养结合,促进农牧循环发展。
如今,像启顺公司这样的养牛场萧县有542家。该县在建成27个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点(中心)、253个临时堆放转运点的基础上,积极通过成立农作物秸秆青贮公司、组建农作物秸秆青贮联合体等多种方式,引导经营主体将秸秆加工粉碎、青贮打包处理后作为牛羊饲料,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商品化、产业化发展,切实将“包袱”变成“财富”。
发电厂
变身“新能源”
“以前为了方便种地,总是渴望将秸秆烧掉;现在不同了,各地都抢购秸秆,所以我就专门买了辆拾草打捆机,一天两个人拾的秸秆能装一辆四轮车,可卖2000多块钱呢!”在丁里镇瓦子口村收割过的麦田,正在用机器收集秸秆的村民贾师傅自豪地说,“我打算把这车麦草直接卖给附近的萧县光大发电厂,那里常年收购各类秸秆,每吨最低价300元。”
笔者随秸秆车走进萧县光大发电厂,该厂副总经理李涛一边指挥车辆有序进出,一边热情地介绍:“我们这个电厂,主要是通过科学焚烧、处理各类生产和生活垃圾发电。今年我们收购小麦秸秆的价格是300-320元/吨;电厂每天能焚烧800吨秸秆等废弃物,日发电量12万度。”
加工厂
农业“有机肥”
安徽胜润生物科技公司是一家集微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营养基质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公司,也是萧县境内以重点加工秸秆而闻名的高新技术企业。
走进坐落于马井镇黄楼村的该公司生产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堆积如山的半成品肥料。
“我们将收购来的秸秆粉碎后加入益生菌,使之变热发酵,待成熟后再按一定比例添加牲畜粪便,经过重新加工便生成绿色有机肥料。”公司负责人董佳霖介绍,厂区每年秸秆用量约1.5万吨,牲畜粪用量约2万吨,年产有机肥5万吨,年收入2000万元,纯利润300万元。
“我们所用的秸秆和牲畜粪,绝大多数来自本县各镇村,这不仅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企业收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也为全县秸秆禁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董佳霖说。
合作社
菌菇“培养基”
走进萧县大屯镇高楼村辉胜合作社食用菌种植基地,翻开覆盖着秸秆的地垄,一簇簇赤松茸便露了出来。这些秸秆就是该基地种植草菇和赤松茸不可或缺的“培养基”。
“种植草菇和赤松茸并不复杂,只要将玉米芯、鸡粪或鹌鹑粪按比例掺和好后整成一条条的地垄,植入菌种,盖上湿麦秸秆,过上一段时间即可长出菌菇。”该村党总支书记、合作社负责人李辉介绍,不要小瞧这些湿麦秸秆,它既能保湿,又能遮阴,是适宜菌菇生长的“摇篮”,1亩地大约需要3吨的小麦秸秆,整个基地100亩,一季子下来就得用秸秆300余吨。
目前,萧县各类菌菇基地总亩数超过1000亩,每年的秸秆利用量在2800吨左右,让秸秆变身菌菇“培养基”,既减轻因秸秆粉碎、地墒升高、害虫滋生等引起的减产问题,又拓宽秸秆利用渠道,促进菌菇种植者增产增收。
近年来,我县持续推进秸秆科学化综合利用,去年全县130万亩耕地,共产生小麦和玉米秸秆约125万吨,综合利用量约123.13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5%。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构筑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农民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培育壮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链完整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乡村振兴。”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张祖北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