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种苗育出产业好“钱”景
日前,记者走进萧县杜楼镇安徽中苗林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只见苗木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丈量株距、挖坑、移植、浇水……几十名工人分工协作、忙而有序,一会的工夫,一株株精心培育的种苗就移栽完成。
安徽中苗林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0月,主营林木科技研发、乡土树种引种培育,拥有集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植物新品种研发、生产、销售、应用、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是国家林业标准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我们公司主要培育‘皖槐1号’速生无刺刺槐,与普通刺槐相比,具有生长速度快、观赏价值高、抗逆性能强、适生范围广等优点。今年培育刺槐幼苗20万株,已经卖了10万株左右,主要销往河南、江苏、山东等地。”公司负责人杨明告诉记者,通过规模化、产业化科学育苗,现有育苗基地1000余亩,年产值可达400万元。
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近年来,公司聚焦良种壮苗培育,与北京林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省林科院等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先后承担并完成5个科技攻关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项,科技成果11项,软件著作权6项,授权发明专利22项,为市政工程建设与林业项目提质增效作出突出贡献。
“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现在的无性繁殖技术已经十分成熟,通过扦插育苗能够保持刺槐种苗的优良性状,实现刺槐高效、高质栽培。”市级科技特派员杨浩介绍,为大力推广刺槐繁育与高效栽培技术、发展刺槐丰产速生林,省科技厅以该公司为依托,成立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现已入驻科技特派员11名,针对技术难题进行科技攻关,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杜楼镇,小小种苗开辟了一条新的产业富民路,还让村民鼓起了钱袋子。据杨明介绍,基地通过示范引领,带动了近20个家庭农场和造林大户联合育苗,并在技术管理上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育苗旺季时,能带动50多名村民在基地务工,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我年纪大了,在这里上班离家近、待遇好,干得也很舒心!”工人彭玉龙说。
“今年,我市启动了包括麻栎、栓皮栎、槲树及青檀、黄檀在内的‘三栎两檀’良种选育和苗木繁育工程,我们也积极响应,新培育了麻栎、栓皮栎、槲树40万株。”杨明表示,下一步,公司将科学谋划推动本地珍贵乡土树种选育试验和栽培推广,继续开展产学研合作,选取市场前景好的优势品种进行产业化、规模化培育,争取培育出3-5个新品种和良种。 记者 邵子育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