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麦收变奏曲

2024-05-29 10:41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喜看麦野千重浪,大地流金丰收景。又到了小麦成熟的季节,天空中响起了布谷鸟清脆悦耳的欢叫声,提醒农民该割麦插禾了。可不是吗,我已经把收割机检修完毕,正枕戈待旦,投入麦收战场。这天,天还没有亮,门口就传来了广茂叔洪钟般的声音:“粮子,起来去给我割麦子去。”“好嘞!”我应声起床,像一名战士进入自己的战位,满怀豪情地驾驶着高大威猛的收割机,轰鸣着向田野里奔去。身后跟着的是开着手扶拖拉机接运粮食的广茂叔和一众乡亲。

收割机在田野里驰骋,具有横扫千军之势,不几圈,收割机的粮仓就装满了小麦,我停下来,让手扶拖拉机靠近粮仓,把小麦倾泻下来,几位乡亲走过来,抓起金黄的麦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如今收割小麦真省事,在田边地头就能直接把粮食拉回家,这机械化真是神呀!”广茂叔感慨地说。是呀,农业机械化着实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等功臣。”

一边收割着小麦,一边回忆着麦收方式的转变,我觉得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农村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想当年,我也经历了镰刀割麦的艰辛。那个时候,小麦从收割到脱粒至少需要半个月,遇到阴雨天气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就是一场躲不开的疲劳战。麦收是农民收获的季节,但也是最劳累的季节。那时候收割小麦,镰刀是主要工具。在我们家里,父亲总是在小麦收割之前,到附近的集市上定制几把锋利的镰刀并选得一块磨刀石。开镰以后,我们顶着星星月亮,早早就下地了,图的就是赶在日出之前的凉爽时段多割些麦子。当然在烈日下也要苦干,那种汗流浃背、腰酸背痛的滋味着实让人苦不堪言。我时常累得吃不下饭,家里腌制的咸鸭蛋平常吃着有滋有味,但劳累过度的时候嚼在嘴里索然无味,唯有将井拔凉水一次次灌进肚子里方可解热消暑。小麦收割以后,仅仅是完成了麦收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像蚂蚁搬家一样,用板车一点点拉回家,在场上碾压脱粒,整个麦收过程那可真是费时又费力呀!

镰刀留给我的是一种苦涩的回忆。

后来,小型农机具出现在了农业生产中。我在我们这个村庄里率先购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和与之配套使用的悬挂式收割机。那一年麦收,我开着手扶拖拉机,奔跑在麦田里,第一次实现了麦收方式的突破性转变。农机过处,小麦铺展在一起,静静地等待着收拢和拉运。正在用镰刀收割小麦的乡亲们纷纷赶过来,竖起大拇指,称赞收割机的神奇力量。当然,约我帮忙收割小麦的乡邻也排成了队。

我帮着一家又一家乡邻收割小麦,心情也随着手扶机的奔驰而飞翔,“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歌声洒落在金色的田园。

帮助乡亲们收割小麦,不仅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有时还能化解曾经的恩恩怨怨。那天晚上,我连续在田间作业15个小时,回家的时候,已是晚上12点多了。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心,开着收割机回家,路过王大伯的麦田时,看到老人家还在吃力地拿着镰刀割麦。我停了下来,跟王大伯打起了招呼:“大伯,你坐在一边歇息吧,我来帮你收割。”老人家感激地望着我,身子挪到了路边的草埂上躺了下来。我打起精神,突突一阵子,把王大伯的这块阵地拿了下来。第二天,我看到王大伯主动来到我家,跟我父亲坐在了一条板凳上,原来,王大伯跟我父亲曾因田地边有过纠纷,事情虽已解决,但王大伯心存芥蒂,跟我父亲见面都不打招呼。好巧,是我打开了王大伯的心结。看到老哥俩握手言和,我这个做小辈的心里乐滋滋的。一个善举,带来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手扶拖拉机收割小麦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麦收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但毕竟是半机械化作业,还需要人工运输和脱粒,我期待着拥有更先进的农业机械,实现小麦一次性收脱。

我和乡亲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那一年,我来了个大手笔,拿出所有的积蓄,购置了一台联合收割机,还享受了国家农机补贴政策。从此,我们村庄的小麦收脱实现了一体化。麦收时间大为缩短,一般3到5天就能完美收官。近年来,我们村又增加了几台收割机,收割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有了更可靠的保障。

收割机跑出了小麦收割“加速度”,唱响大地凯歌,那“隆隆”轰鸣声奏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强音。

□金色田园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