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正文

收麦子的记忆

2024-05-22 16:44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小满过后,在我国广袤的冬麦区,收麦子的工作被正式提到了议事日程。在农村,收麦是一件大事,每到收麦子的时节,不管是大人孩子,全都动员起来了,各做各的一份事情。

我从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大人们干些农活,不过,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收麦子了。

在那么多农活中,收麦子无疑是最辛苦的。它持续的时间长,环节多,劳动量大,同时,收麦子时节又正值赤日炎炎的夏季。乡下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拓坯打场,活见阎王!”拓坯是指砌墙架屋,打场是指收割脱粒。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喜欢农业劳动的人。少年时期,我和同伴们一起割草、拾庄稼,收获总是不如人家,让我很难堪的是“打败”我的很多还是年龄比我小的女孩。起初,我常常为自己的笨拙而不好意思。时间长了我就慢慢地原谅了自己。古人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干农活是不如那几个手脚勤快的女孩,然而她们的学习成绩却不如我。于是一种阿Q似的自信随即产生。鲁迅先生对阿Q精神是持批评态度的,不过,我倒觉得生活中适度地保留一点阿Q精神是有益的。

“六一”前后,整个村庄都沦陷在割麦打麦的忙碌里。收麦子是一个持久战,一般五月底麦子开始登场,等到把收割、打场、晾晒等事情都做好,已经快到六月中旬了。

布谷鸟开始叫了,村民们为麦子的到来而做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先要选择一大片场地,然后清理,整平,压实。我家虽然住在农村,然而我家好几代人都不是正儿八经的庄稼人,我爷爷是位厨师,我父亲是一名教师,到了我们这一代,对于农活更是不擅长了。别人家在忙着整理打麦场时,我家是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如果也有准备的话,那就是磨磨镰刀,买些蔬菜,酝酿一下焦急的心情,除了这些我们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打麦场整理好了以后,麦子成熟了,收割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村子里大部分村民,他们既有收割麦子的工具,又有小麦脱粒的场地,更有收麦子的劳力和技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们占据了收麦子的先机,不到一星期的时间,人家收麦子的工作就完成了。我们家就不一样了,母亲带着我们几个收麦技术不熟练的“工人”,在缺少劳力、缺少运输工具、缺少打麦场地的情况下,要完成十几亩地的收割任务,其艰难,其辛苦可想而知。

体力活,我们可以自己做,尽管做得慢一些;技术活,比如麦场上打场、扬麦,我们就无能为力了,每到这个时候,母亲只好央求村里大爷大叔帮忙了。好在父亲是一名教师,农活做得不熟练,可是有文化,会写毛笔字,平时邻居孩子结婚、老人去世,都要请父亲帮忙,村民们也知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每一年的麦收,虽然艰难,但也都如期完成了。

我的好多同学,小学、初中毕业后,大多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后来都成为他们父兄一样的收麦子的熟练工,而我,因为懒惰、笨拙、不熟悉农业劳动,只好另辟蹊径。在父母的支持下,我很努力地学习,上高中,上大专,当了老师,一直到现在,对收麦子的活计,还是那么生疏。

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手工割麦子早已经被大型机械取代,我家割麦子的事儿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轻松。

我们这里属于黄淮海平原的中心位置,津浦铁路的枢纽地段,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几年前,政府在我们这里建设了一个全省最大的物流园,很多的耕地演变成车间和仓库,我家的责任田也成了物流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包地没有了,耕种的事儿就没有了,自此收麦子的辛苦也就成为了历史,成为了记忆。

现在,收麦子的事儿没有了,但是那些关于收割的往事还常常浮现在脑际,驱赶不走,挥之不去。这大概就是一种对庄稼的情结,对收获的期待,对美好的向往吧!

怀念那些紧张而繁忙的日子,祝福那些朴实而勤劳的村民!

□张升平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