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螺
田螺在吾乡,一年四季均可在沟渠里、泥田里、溪流中和塘埂边看到。浅水处用火钳就能轻易夹上来,或直接下去摸;深水处的,一网打下去,能捞上很多。
无论哪种方式,取上来的田螺都是呈暗绿色的,因为在水中待太久了,壳上都生了一层青苔,所以又常被称为青螺。
儿时,我喜欢带着妹妹在清明前后下到浅浅的水沟里摸田螺,妹妹站在岸边接,我在水里摸,春水尚有余寒,但已没有冬日的那种彻骨之寒了,只是刚下水时觉得微凉,随着摸出一个个田螺,开心、兴奋之情让人完全忘记了冷。
那些伏在水底的田螺,呈螺旋状,均是尾部朝上,吸盘朝下,上部小而圆尖,下部大而浑圆,越看越觉得姿态优美。而且它们不会像鱼儿泥鳅那般难摸,不会溜走,基本上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外力干扰和侵犯也无法立即逃开,最多将两个细长的触须和一个圆形吸盘收回来,闭合成无死角和缝隙的壳,让一些其他水中生物无计可施,但这个自我保护的措施,对于人类来说一点作用没有,完全阻止不了我将它们摸上来,带回家中。
摸上来的田螺不能立即吃,因为壳上有很多寄生虫,壳内的肉上也有不少淤泥和沙砾,需要放在清水里养几天,每天都要换一次水,等到水里没有什么脏物时,再点入几滴麻油,田螺便会将体内的污物全部吐出来。
关于烹饪出来的田螺肉如何鲜美,我已经不太记得了。只记得每天放学回来后,我和妹妹都去看养在水桶里的田螺,它们吸附在木桶的桶壁上,触须伸展,身体在微微动弹,吸盘打开后,壳内的肉清晰可见,晶莹白嫩,柔美得很。
田螺亦是谨慎的,我们用手一碰,或者发出一些响动,它们便会立即缩回去,吸盘归位,又变得无“缝”可击了。但等不了多久,又会将吸盘打开,把触须伸出来,如此反复,憨态可掬,十分好玩,经常逗得我们开心不已。
正因为如此,更多时候,我摸田螺,纯粹就是为了拿回家养着,和妹妹去一起观看,打发一下无聊时间,跟现代人养金鱼差不多,最后还会将田螺放回去,让它们回到野外的水域里。我是不忍心去吃掉它们的。
我觉得田螺挺可怜的,它们老实巴交,太过安静和笨拙了,跑不快,又没有强有力的反击能力,只能任由人和比它们强的生物摆布,比如被鸭子吞入腹中,卑微得很,直到后来我读到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青螺的静态之美被如此呈现出来,我的心情才好了些。老实巴交的它们,被写进千古流传的诗句中,成了经典,这是许多比它们强大的生物所享受不到的。
青螺,一直都平凡地存在着。
徐徐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