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正文

春到草场村

2024-04-10 17:10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春分的那一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到了埇桥区夹沟镇的草场村。

草场是埇桥区最北端的一个自然村,四周全是环形封闭的小山,曾几何时,村子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千回百转展示她与山外世界还有一些情缘。山高路狭,几乎与世隔绝,制约了草场村的进步和发展。草场村犹如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多年前,我和我的同事曾经生发过一回去草场村寻幽探奇的雅兴,不过,最后还是怯于险峻仄窄的山路最后无奈地回转。

然而,草场村质朴的乡野品质,迷人的自然生态,神奇的地理风貌,对山外的男男女女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每年一到春天,草场村的杏树、樱桃、石榴、山楂,不约而同地绚烂起来,她们没有因为无人观赏而拒绝美丽,没有因为少人问津而停止美好。只是,因为交通闭塞,那么多优质的水果不能运出山村,无法给村民们带来富足的生活。

交通成为草场村发展的瓶颈。

“要想富,先修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埇桥区委区政府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安排最好的施工队伍,为草场村修建一条通向富足和文明的“皖北川藏线”。

一路环绕云天,天堑变通途。

盘山公路的建成彻底地改变了草场村闭塞的历史,有了路,山里山外第一次有机地连在一起,草场村终于实现一次最华丽的转身。

如今的草场村,实现了历史与现实成功的对接,完成了古典与现代完美的组合,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变。昔日的大山,再也不是阻碍,它转身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因为没有了阻碍,各地游人纷至沓来,原来安静沉寂的乡村一下子热闹起来,几年前那个落寞孤独的村落,一下子变成了游人的打卡地,网红的聚焦点。

阳春三月,正是山里的杏花李花樱桃花盛装出场的时节,我随着埇桥区散文家协会组织的“和美乡村行”采风团,乘坐着一辆中巴车向夹沟镇草场村进发。

中巴车从市里出发,沿着宽敞的符离大道一路北上。同行的武正彪老师是一个地道的草场人,同时又是一名资深的民俗专家,对当地的民间传说历史典故了如指掌。一路上武老师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述着草场村的前世今生,车上的人饶有兴致地听着,什么不老山、龙爪峪、神仙湖、后山窝、黄连木、栓皮栎,一个个听着就让人浮想联翩的名词,经过武老师栩栩如生的讲述,更显得诗意盎然。

车行了大约一小时,进入了夹沟镇的地界。

我到过埇桥区的许多乡镇,印象最深的还是夹沟。夹沟的山奇,洞异,水美,树多,是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对于我的这个判断,我的朋友丁建设极为认可。丁建设在夹沟镇工作多年,对夹沟的山山水水十分熟悉。据他介绍,这里不但树多,而且品种丰富。杏树、桃树、樱桃自不必说,杨树、槐树、银杏也是比比皆是,最难得的是这里还有几株化石级别的珍稀古树。

车进夹沟,我们先在镇头村村委会大门前稍事休息,便一头扎进镇北的小山之中。不大一会儿,一条彩虹般逶迤的柏油路像一道彩练呈现在我们眼前。

峰回路转,中巴车在林木茂密的小山上爬行,突然一个急转弯,豁然开朗,草场村真的就在眼前了!

中巴又滑行了一段时间,最后在几株高大的古树旁停了下来。

我们下了车,不约而同地来到那棵最高的古树下。大树上挂着一块绿色的牌子,上面赫然写着“栓皮栎”三个大字。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对于栓皮栎的种属和生长,我之前一无所知,直到听了大家的介绍,对这种树,我才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

栓皮栎不仅是几株有百年历史的树,她更是草场村的见证,它的记忆里肯定镌刻着草场村历史和现实,封闭和开放,平凡和辉煌。不知怎的,那时那刻,我真有一种拥抱她的冲动。只是我没有和美好相拥而泣的勇气。只能拿出手机,拍下了那些树,拍下了我对她们的情谊和感动。

在栓皮栎不远处,就是草场村最有特色的一池碧水,尽管水面不大,形状也不规则,但正是她的小巧,她的不拘形式,才显出她的无限魅力。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春天来了,小湖的水位明显地上升了,水色也清澈了许多。水面上有不知名的水鸟一会儿高飞,一会儿滑翔。水边的水草还是旧年的芦苇,被冬雪摧折过的断茎,在春风中摇曳,别有一番景致。

有几只体型较大的野鸭子在苇丛中惊慌万分地望着我们,她们肯定在评估:这些陌生的男女给她们带来的是友好,还是敌意。如果是朋友,她们就决定欢迎;如果是敌人,她们就会选择远离。

文明的人们不会让这些生灵失望,她们肯定是感受到了我们的善意,跳跃和鸣叫显然从容和快乐了许多。

人永远是最美的风景,他们把自己融入美丽的风景中,与山色波光树影鸟鸣浑然一体。

春分时节,正是杏花盛开的最佳时间。我们离开水塘边,开始往山坡上走去。山上的几株高大的杏树,花开得正艳,老树新花完美结合在一起。大家行走在山坡上,一种惬意油然而生。

据说这里原来叫朱陈村,因为明朝时燕王朱棣曾在这里囤积过粮草,所以才改名为草场村。虽说军人的粮草应该放在最安全的地方,但是最起码交通要便利。从这点出发,草场根本不是最佳的储粮场所。在这里贮存军粮马草,敌人固然偷袭困难,但是朱棣藏粮取粮同样困难。

不知不觉时已近午,虽然草场还有几处可以一看的地方,但时间已经不允许了。在万般留恋中,我随着中巴车踏上了归途。

□张升平

责任编辑:王亚东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