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磨出“千里香”
日前,记者驱车来到埇桥区蕲县镇忠陈村,刚下车就闻到一阵芝麻的浓香。寻着香气走进村党群服务中心旁的麻油坊看到,石磨中正研磨着浆状芝麻坯,一旁晃油机有韵律地晃动,琥珀色的麻油逐渐浮出、色泽透亮。
“这是我们古法制作的贡麻油,采用传统生产工艺,剔除杂质,最大限度保留麻油的自然风味和营养,色、香、味更加纯正。”蕲县镇副镇长、忠陈村党总支书记刘惠贞告诉记者,要想做贡麻油,必须要有“慢功夫”。贡麻油制作流程包括挑选芝麻、去除杂质、清洗晾晒、研磨成浆、振荡分油、沉淀撇油等工序,且多为手工完成。各道工序环环相扣,一点马虎不得。
2023年9月,刘惠贞在一次外出考察中发现“商机”。“根据蕲县志记载,我们村的贡麻油已经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刘惠贞表示,忠陈村的麻油有历史、有技术、投资小,为何不尝试发展,让大家吃到最纯正的贡麻油呢?于是,她和村“两委”的同志们一起,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投资2万元购买芝麻、石磨、烘炒机、晃油机,很快村里的麻油坊就建起来了。
“刚开始一直不出油,总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经过老手艺人指点,村“两委”带着2名脱贫户一起学习、琢磨、反复试验,终于制作出纯正、浓郁的麻油。“现在,麻油坊一天可出100斤贡麻油。”刘惠贞说。
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忠陈村的贡麻油已小有名气。“我们主要通过品质打开销路,麻油质量好,销路不成问题。前几天,江浙那边的景区准备一次性订购1万瓶。”刘惠贞非常看好麻油坊的发展前景。
从一粒芝麻到一滴麻油,小小的麻油作坊,如今已成为忠陈村的特色产业之一。“去年,我们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回本盈利,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余元。今年我们计划再增加几台设备,扩大麻油坊生产规模,预计全年销售额达50万元。”刘惠贞说。
在刘惠贞的规划里,依托麻油坊,带动有意向的村民种植芝麻,发展庭院经济。“芝麻可以榨油,秸秆可以烧火。由麻油坊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回收芝麻和秸秆,把芝麻的价值‘吃干榨净’,让村民省心省力,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记者 彭序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