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在的日子……
风暖了,草青了,花开了,柳绿了,清明又到了。
年年清明肠断处,今日又聚祖陵前……看着两位古稀之年的兄长,满头白发,日渐衰老。年逾花甲的我,不禁悲从心底生,跪倒在父母的墓碑前,泣声道:爹娘啊,您的儿女又来看你们啦!
娘离世3年,爹离世30周年。30年,光阴荏苒,我们兄妹仨均已步入老年。历经人生风雨沧桑之后,对许多事情都看得淡,想得清,放得下。唯独对父亲的思念无法释怀,并随着年龄增长,愈加深远,难以遏制……
常言道:从小没有娘,一辈子命不强。父亲3岁失母,靠着曾祖母养大。他天资聪慧,喜欢读书,过目不忘。然而,他上了几年私塾,做生意的祖父却以孩子太多,“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为由,责令父亲辍学。父亲不从,哀求不行,哭也无用……他当时的班主任,濉溪国小的吴卓然先生,十分喜欢这个智力超群好学上进的男孩,当面勉励他:你是我最喜欢的学生,无论将来怎样,你都要坚持自学终身读书。吴先生专程赶到祖父家,告知他:您的儿子智力好,非常聪明,不让他读书太可惜啦!只要他能继续上学,将来肯定是个有用之才啊……吴先生为此多次家访来劝学,祖父就是不同意父亲继续上学。最后,年轻气盛的吴卓然先生慨然承诺:只要您让他继续读书,学费我替他垫付……可是,拥有一家精品货店的祖父,竟然开口道:那——老师你能管他吃饭吗?!
吴先生义愤填膺,震惊无比……就这样,父亲辍学了。
父亲12岁就与自家的徒弟同吃同住同干活,15岁去符离集照相馆当学徒,17岁开始跑南京徐州学做生意,19岁与母亲成婚。父亲在自学中完成知识积累,在历练中获得人生智慧,在失败中寻找自我救赎……解放后公私合营,他25岁组建针织生产互助组乃至合作社,27岁担任总会计,28岁组建针织厂且兼针织车间主任……上世纪50年代末,父亲走南闯北,采购倾销,去上海北京大连等大城市买设备招人才。父亲天性豪放,爱好交友,加之接触到不同层次人群,学习不同地域的文化,登泰山攀十八盘,逛长春赏千里冰封……既读万卷书 ,又行万里路,阅历让父亲变得越来越坚强勇敢,越来越包容宽厚,越来越自信通透,越来越潇洒豁达。不到30岁的父亲看人断事迅速且准确,工厂里家族中都承认他的能力和才干,十分看好父亲。眼瞅着,父亲的日子就越过越好了,个人前途也越来越风光了。
对于儿子们,他言传身教,牢记诗书傍身,耕读传家。令他们要学成“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能耐,不时灌输“国有大臣家有长子”的意识,让长兄必须事事处处带头做榜样!他对我两个哥哥要求十分严苛,责任、义务、担当清晰明了。父亲对于我——他唯一的女儿,却采用寓教于乐之法,以讲故事说明道理,从不打骂,也不准别人训斥。我刚懂事时,父亲就给我讲《触詟说赵太后》的故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清晰地记得:我上小学报名那天,父亲不在家,是母亲背着我去的。待到父亲下班回来,就赶忙问我:是不是报名念书去了?他还笑着说:念书是世上最好的事情,它能让你变得有本事有出息,还会让你越长越俊呢……爹,是真的吗?我瞪大眼睛问他。父亲哈哈大笑,用手指点一下我额头说:真的,肯定是真的啊!
后来,父亲专门给我买个铅笔盒,盒盖上印了“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几个字。父亲轻声说道,你别怪你娘不会做针线活儿哈,她是大家闺秀,从小家里就有裁缝做衣服有厨子做饭呢,她嫁到咱家已然受苦啦……你若能学会做针线活儿,尽管大胆去尝试,我给你买布料!学会了就能想穿什么自己做什么了,那才叫真本事呢……十几岁时,我学会了蹬缝纫机 ,织毛衣,做鞋子,还照书本学习服装裁剪,终于学会做衣服喽……哈哈,并且还能给爹娘做衣服呢。
父亲教子有方,因材施教,方法传统又创新,效果显著。高考制度恢复后,二哥也考上了大学。两个儿子都在大学读书,一时传为佳话。父亲很是开心,更加期待我能考上大学,走出淮北。他常说,我种三棵树,两棵都成材了,就看你能不能长成才了……然而,我文理偏科严重,数学根本不开窍,历经周折均以几分之差终成败局。父亲很无奈,但当面从未数落过我。依然说鼓励的话:凡事要往长远看,眼前几步棋下糟了,不碍事的……当时天大的事儿,过3个月后再看,只有斗大的事儿;过3年再看,只有芝麻粒大小,不算事儿了!我相信你读过的那么多书不会白读,遇事站高处看,往前看,往远看……今天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明天肯定会替你打开一面窗户!你只要发挥专长,握好手中笔,就能写出一片天地来……后来我在写作的同时,又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考试,顺利拿到了安徽师范大学的毕业证书,调到报社,当上记者编辑。父亲才总算释然了……
父亲一直感恩吴卓然先生,在吴老66岁生辰时,为他撰写贺辞,还找著名书家抄录装裱好,专程送上,答谢年少时的恩惠。他牢记吴先生的教诲,养成了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勤阅读善思考。他常说,读书不思考等于白读,要知行合一,方可化识为智,最后才会化智为德……为什么半部《论语》能治天下呢?因为天下事情很复杂,道理很简单,且相融相通,举一反三,事倍功半……父亲爱好书法,学习中医,偶亦作诗填词,时常脱口出名句,吟咏格言教儿女。高兴时他就全篇背诵李密《陈情表》丘迟《与陈伯之书》。平日里他喜欢和儿女们在一起讨论历史、文学,解说孔孟老庄,屈宋管鲍,爱讲什么荀巨伯难不弃友,“建安七子”中他欣赏王粲,“唐宋八大家”亦钟情苏轼……他更喜欢听我那两位学哲学的哥哥一起讨论费尔巴哈、黑格尔……这时候,他都安静坐在一旁,默默地听,一句话都不说,表情怡然自乐……记得有一年,我把李泽厚《美的历程》推荐给父亲,他认真地读了几天后,竟然还手不释卷,并告诉我:这个人是大才子啊,很值得深读细读呢!
后来,父亲患上了脑溢血,几经抢救治疗,虽保住性命,却半身不遂了……那年父亲刚刚57岁。 父亲瘫痪后,我一直陪伴着他,每天从家到医院,从医院到家里,除了上班时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社交。7年多的时间,不曾离开父亲。一天,我眼泪汪汪地看着父亲,只见他的面部表情非常平静,笑眯眯地看着我,淡定从容 ……他说,你要孝顺你娘啊,凡事往好处想,你好好工作,活好你自己……那年清明节刚过,65岁的父亲就了无牵挂地走了……
多年以后,正如父亲所料,娘帮我养大了孩子,疼我爱我到老……我也照顾失能的老娘5年多,直到娘91岁时,才平静安详地离开了我们……
女儿长大成人后,曾问过我:妈妈喜欢什么样的男人呢?我脱口而出:智慧又勇敢,善良又坚强,洒脱又大方,有知识有修养,有见识有格局……
女儿戏谑道:这个男人是谁啊?他是我爹吗?
我骄傲地说:他——是我爹!
我与女儿讲了很多很多关于我父亲的故事……女儿听完后,感慨万分:外公真帅啊,是优质男!可惜他去世太早了,我都不记得外公长啥样了……
是啊,他去世太早了!可我记得他!!永远记得,永远、永远……泪眼朦胧时,我总会看到一个画面,如梦似幻:儿时的我,牵着他的大手走在热闹喧嚷的大街上,人来人往中,他一会儿弯腰低头和我说话,一会儿笑着往我嘴里放了一块糖果,味道好甜、好甜哪……
爹——30年不见了,您现在去哪里了呀?闺女想您啊!
□丁雁茹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