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芦笋套种羊肚菌 一块地挣了“两茬”钱
日前,在安徽沃裕天祥绿芦笋开发有限公司,记者走进种植大棚,看到长势喜人的羊肚菌个大饱满、内壁肥厚,如同撑开的一把把“小伞”。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采摘羊肚菌,轻轻地放进篮子里。
“羊肚菌有‘菌中之王’美誉,一直以来,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鲜美的口感,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负责人王团结告诉记者,基地占地160亩,拥有近百个大棚,原本以绿芦笋种植为主。2022年起,为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他瞄准市场需求,探索、尝试起绿芦笋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模式,让一亩地挣出“两茬”钱,开辟了一条富有萧县特色的农业创新发展之路。
“我们在11月至次年3月种植羊肚菌,其余时间种植绿芦笋,可以实现错峰种植,让资源充分利用。”王团结表示,羊肚菌的生长条件比较严苛,对土壤有很高的要求,而绿芦笋秸秆粉碎还田之后的土壤就很适合羊肚菌生长,加之日常精心管理和科学的技术指导,绿笋套种羊肚菌这种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你们看,这批羊肚菌明天就会成为成都市民餐桌上的美食。当下,我们基地的羊肚菌已进入采收旺季,每天都要发出近1吨新鲜的羊肚菌。”王团结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道,“今年因气候适宜、管理得当,羊肚菌长势较好,平均每亩地可以产出700公斤新鲜羊肚菌。”
绿芦笋套种羊肚菌,不仅开辟了一条新的产业富民路,还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现在,仅萧县、淮北两地就有不少农户跟我一起种植绿芦笋和羊肚菌,他们的产品都送到我这边统一销售。可以说,跟我干完全不愁卖不掉。同时,我们的种植基地还累计带动了200余人就业,让农户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致富。”王团结说。
“前段时间,我又添置一套烘干设备,保证了羊肚菌的品质和口感,延长了羊肚菌的保存期。”王团结表示,他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发展绿芦笋+羊肚菌特色种植,打响绿色生态品牌,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记者 彭序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