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一泓碧水于民
日前,记者来到泗县大庄镇佃庄村泗睢运河段,只见现场机械轰鸣,挖坑、运土、回填……2台挖机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清淤疏浚工作,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据介绍,我市是国家首批、安徽省首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治理水域面积达83.4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28亿元,包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清淤疏浚、沟塘边坡整治和水生植物补种等。项目实施完成后,可有效削减CODCr658.2吨、氨氮70.9吨、总磷0.56吨。
“现在正在施工的是大庄镇泗睢运河黑臭水体治理项目,该水体流经新集村、朝阳村、佃庄村、和谐村、王官村等5个行政村,水域面积达24.64万平方米。”皖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泗县片区负责人夏昕向记者介绍,该项目自去年12月份进场施工,目前已经进入尾声。
“对于该水体的治理,我们采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的治理技术路线,通过新建污水管网将化粪池尾水、厨房废水和洗涤废水等收集后进行集中处理,同时使用‘机械清淤+人工清淤’的方式,将疏浚后的底泥脱水干化后进行最终处理处置,再在两岸合适位置新建生态护岸,进行边坡整治,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进一步提升水质。”夏昕告诉记者,目前,该水体所涉范围内的5个行政村主管网和支管网建设已全部完成,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也安装完毕。
整治黑臭水体,改善人居环境。2022年起,我市通过现状调查和污染负荷定量核算,确定89个黑臭水体治理点,综合分析黑臭水体的污染成因及污染状况,结合水体的蓄水灌溉、排涝调蓄、纳污、生态休闲功能类型,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进行系统治理,统筹考虑“岸上-岸边-水体-底泥”,采用“经济、适用、安全”的技术,因地制宜确定了“蓄水灌溉型”“生态补水型”“季节排涝型”“生态休闲型”等治理模式和方案,不断改善水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89项黑臭水体治理任务预计上半年完工。”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工作人员张燕飞说,“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入户管网建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做好一户一档登记,健全垃圾、秸秆收储体系,加强设施运维,确保场站发挥作用、水体长治久清。”记者 邵子育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