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土灶台,难忘的烟火气
“火炭生食味,灶台造福民。”灶花美,灶饭香,灶台承载着一道道美食记忆,承载着人间烟火气。
记忆中的厨房是土屋,倚靠着一棵老槐树搭建,土灶台用泥砖砌成,灶台对面堆满了柴火。孩子们最喜欢烧柴火,风箱在一前一后的推拉中唧唧作响,像孩子们鼓起腮帮子吹气球的样子,那一股股小风将柴火拱起红红的火焰。尤其在冬天,灶台是最温暖的去处,孩子们争抢着添柴火,在红艳艳的火苗映衬下,一张张小脸颊愈加通红,大人们在旁边一边做饭一边聊家常,一切那么温馨、和谐。
灶火将灭时,我们喜欢把零食埋进去,过一会好吃的就来了,有香喷喷软糯可口的烤红薯、焦香酥脆的烤花生以及香甜可口的烤玉米……像是灶台爷爷从烟囱里爬进来,送给我们的礼物。
在我的记忆里,仿佛大树和泥土的关系,母亲和厨房紧紧联系在一起。她没有休息日,一直在厨房忙碌着。厨师,是天下母亲的第二身份,许多游子对母亲的第一想象,就是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母亲总是想着法子给我们变花样做美食,最美味的莫过于地锅鸡。起油锅,爆香葱姜、八角、辣椒,将鸡肉炒干水分煸香,放盐,加水煮。和好的面团摊成椭圆状薄饼贴在锅边。柴火苗尽情燃烧热烈地舔着锅底,一股股香气扑鼻而来,馋得我直咽口水。我围着灶台喊:“妈妈,还没熟吗?好饿呀!”母亲宠溺地点一下我的额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呀,小馋猫。”母亲做的地锅鸡汤汁少,口味鲜醇,饼借菜味,菜借饼香,那种鲜美滋味,永世难忘。那是童年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张赢丹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