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微信改变的生活
随手发了一个朋友圈后,带着儿子一头钻进电影院。两小时的电影看完,我吓一跳,这条朋友圈炸出近100条点赞和评论。
中年妇女的生活轨迹十分简单,平日里围着工作和孩子转,单位里热火朝天,回到家鸡飞狗跳,未免有点寂寞。原来,我的朋友们,都在,他们默默地潜伏在朋友圈里。我转发歌曲好书,他们不说话。我转发时事要闻,他们沉寂着。我发了一条段子,他们争先恐后地跳出来。他们不是不存在,只是在静静地注视着。
微信改版后的开机画面是一朵蓝天下的波斯菊,据说源自王阳明的名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花是寂寞的,因为有人看才美丽起来。微信改变了我们的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了工作方式,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改变。从博客、微博、QQ空间,到微信朋友圈,从长篇大论到字数设限,状态越来越简短,交流越来越谨慎。技术手段可以解决一切,却解决不了问题的核心。究竟我们想不想被看见?
我热衷于发朋友圈,这是从微博开始保留下来的习惯。微博里不叫好友,叫粉丝,你有选择的权利,粉或者不粉。儿子出生以后我开始在微博记录生活点滴,他的每一个小进步我都兴奋莫名,我在第一时间张贴出来,等待粉丝们点赞并评论。每天的大事小事,我不厌其烦地记录,既是吐槽也是排遣。粉丝们几番劝慰以后,不开心的事烟消云散。儿子周岁时,我制作了一本精美的微博书,有如一本图文并茂的日记,当时的心情翻开书便喷涌出来,成为记忆中的句点。微博粉丝有生活中的,也有网络上的,大家的距离不远不近,爱好各不相同,网络社交成了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自从有了微信,一切变得不同。微信太方便了,大家纷纷抛弃了短信、微博,将真实生活和网络生活合二为一,一并汇入微信。大家不再是粉丝,统统叫朋友。朋友从网上走到线下,变成了百分之百真实的人。不知不觉中,我的通讯录好友加到了几百个,工作群和同学群混杂在一起,每天开机都要像皇帝批阅奏折一样浏览圈阅一番。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不敢说话了。朋友多到自己都记不清,通讯录里有3个张明和4个杨波,如果不标记清楚单位职务甚至地域,就只能靠微信头像来分辨,而头像很可能过段时间就被换掉了。每发一个朋友圈我都要在心里盘算一遍。微信名改了又改,从每日心情的更迭,改成英文名法文名,最后迫不得已改成实名。后来微信有了3天可见功能,我长吁了一口气,还好还好,就算错发了什么也就是三天而已。
加入第一个工作群时,我在潜水。起了个英文名就以为没有人知道我。我默默地看同事们在工作群里交流,不发一言。直到有一天早上,有个同事说下午的会你知道吧,我看你在群里。我张口结舌,原来我只是一只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自以为别人看不见。我渐渐地注意到,有的朋友开始不点赞了,但是看到我发的内容会私信跟我讨论。小D在我的每一个朋友圈点赞,用的是小号。我想我该庆幸,至少我知道他的小号。再后来,我也开了一个无人关注的小号。
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小心翼翼是怕受伤害。朋友圈让人无处可逃,是步步为营还是随心所欲,每个人都在寻找平衡。我们习惯了像个刺猬一样把自己包裹起来,但失去的或许比得到的更多。事事周全不如性格鲜明,做真实的自己,无论想与不想,迟早都会被看见。
苔米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