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旧时的离别

2024-03-18 17:29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大学放假了,同学们纷纷抢票。直达的高铁票真的不容易抢到,但转乘也挺快的,从安庆到南京南,再到宿州东,全程大约需要2小时40分钟,这让我感觉与家像是没什么距离。

每次回家爸妈都开车到车站接我,微信里随时联系到站情况。妈妈总是说:“唉,真快!好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也感觉,相对于绿皮火车,高铁的速度已经把我回家的仪式感破坏殆尽了。

对于绿皮火车的印象,来自爸爸妈妈的讲述。妈妈10岁时,外公带她去治疗腿疾,那是她第一次坐火车。那时车速缓慢显得时间特别漫长,她坐在那儿,透过车窗看外面的景色,看外面的人,恍惚以为是另一个世界。那里的人生活是什么样子?是否和我们不一样?嗅着陌生的空气,她总这么想着。当年爸妈对绿皮火车的向往,如同我小时候对飞机的向往。

老月台是绿皮火车的灵魂。在妈妈心里,月台与离别有关,冒着浓烟的火车由远而近,传来长鸣的汽笛声。“依稀记得你外公送我上师范时,火车慢慢驶离车站,你外公站在萧索的月台上不停挥手,那天刮着好大的风,吹得他头发蓬乱、衣服飞舞。看着你外公越来越远的身影,我的鼻子一下子酸了起来。”

我不禁感慨,月台还是月台,因为出行方便,旅人身上少了风尘仆仆的气息。月台越来越大,却没了母亲所言的那种空旷感,生活日新月异,增添了热闹繁华的烟火气息,就连旅途的疲惫,也淡而又淡了。

我感觉旧时的离别,有一种特别的美。那时车马都慢,别时容易见时难,离别于是便有一种忧伤,有一种很郑重的感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小时候不懂其中况味,觉得李白如此煽情与夸张,长大后才明白,古时交通条件那么差,有时候一别真的就是永远。也正因如此,彼时的离别,便有了一抹永恒的诗意……

徐子强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