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大引强为“强工兴产”注入“源头活水”
招大引强是工业强市的“第一抓手”、产业兴市的“不二选择”。
202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始终把招大引强放在强工业、兴产业的“头版头条”,作为首战必胜的重大战役,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紧盯长三角地区及其重点企业实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集群式招商等,以高质量招商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高质量项目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为“5512”产业工程注入“源头活水”。
在“大”上提质。聚焦各类500强、“国”字头、“央”字号,着力招引一批龙头型、行业领军型企业,引进配齐上下游产业。2023年,全市新签约项目279个,投资规模141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6个,包括50亿元以上项目8个。大项目个数为5年来最多。2023年,签约项目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8位、第7位。时隔5年省外资金总量、增速重回前八序列。
在“链”上提级。借助现有产业基础,通过“双招双引”赋能,深入推进“5512”产业工程,即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高端绿色食品(预制菜)、生物医药5大主导产业,转型提升装备制造、建材和家居、轻纺鞋服、造纸及纸制品后加工、煤电化工5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12大特色产业集群,构筑新型工业化竞争新优势。制定重点产业发展目标,聚焦“两库三图”,市级打造轻工产业、绿色食品产业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县域培育家居建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轴承制造、汽车零部件等百亿级产业集群。
在“服”上提速。比照省级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工作机制,组建十大产业“双招双引”工作推进组。突出政策保障,倡导政策牵引作用,用好政策支持,在招商引资考核中体现政策结果运用,把好项目质量关,让优质项目获得最优资源,鼓励存量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发挥龙头企业以商招商的产业链带动作用,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坚持一周一次规委会、两周一次要素保障会、一月一次项目调度会,强化土地、资金、能耗等各类要素保障。每周通报在谈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和参与市重大项目评审会评审,调度频次由“月调度”改为“周调度”。
在“防”上提高。树牢风险防控意识,提高研判能力。束紧“紧箍咒”。切实增强法律、法规、公平等意识底线。练就“火眼金睛”。切实增强项目研判能力,通过网络、商会、企业界等多渠道综合识别项目的真实性。支起“顺风耳”。单方洽谈存在单边风险效应,所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需要倾听同行业或市场竞争者的建议,综合对投资项目进行公正评估。亮起“金箍棒”。在研判项目时,结合招商阅历和见识,对准入性不强的项目,敢于直抒己见,敢于亮剑,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记者 陈成光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