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汴水流韵  > 正文

家乡的花灯节

2024-02-19 17:16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家乡的元宵节,村里人叫“正月十五”,或者叫“花灯节”。

年初六一过,人们便开始准备过正月十五,先是集市上热闹起来,五彩缤纷的灯笼挂满两旁,有长方形的、圆形的、鱼形的、鸡形的等;各式各样的花炮摆满街头,长的、短的、成串的、单个的……我喜欢长方形的纸灯笼,八个角四个柱用竹子扎成,四个面用透明纸糊住,底部一个长条木板,点灯时,把蜡烛底在火上烤一下,熔化后粘在木板上,而后点着烛芯。打灯人手拿小棍挑着灯笼,这便是当时最普遍的花灯。

正月初十一过,开始蒸面灯。面灯用豆面掺麦面制成,以豆面为主,按月制灯,一月灯,在面灯的灯座上捏一个符号,二月灯,捏两个符号,以此类推,直到十二月为止。另外,再蒸一些菜包子,我们称之为“菜角子”,还有一些动物,如龙、猪、狗、鸡等,最不可少的是一盘龙。家乡人说,吃龙头可保一年内顺风顺水。龙眼用红豆制成,龙嘴张开,舌头上贴上红纸,有些吓人。

面灯蒸熟后,掀开锅盖,老人会仔细观察,看十二个月的灯里,哪个月水多,就认定这个月多雨,需要防雨。面灯需多蒸些,因为家乡有个风俗,谁家的老人去世了,三年内不准蒸灯,要让邻居送灯,为了给这样的家庭送灯,往往会蒸二十四盏。

十五晚上最热闹,月亮一出,人们在鞭炮声中开始点灯。先点面灯,在十二盏面灯的灯窝里倒上麻油,一根火柴杆,上头用棉花裹住,浸上麻油,下头插进面灯的灯窝里,点着。用高粱秆织成的大“pei子”(音,方言)托着,在房间里到处转悠,床头、床底,锅台、粮囤,犄角旮旯等,都要照一照,为的是驱赶邪气,求一年无病无灾。最后,还在眼睛上照一下,据说能保证一年不害眼。

面灯火苗将尽的时候,大人要看灯芯上灰烬的形状,成棉花状,预示着今年棉花丰收,成豆瓣状,表明豆子丰收,哪样作物丰收,就多种哪样作物。老人们说,准得很呢。

家里一切就绪,人们开始外出,成年人端着面灯,孩子们挑着各式各样的灯笼,都聚集到村庄的中心地带,一般在村中央,或者是生产队的土场上。有的人开始唱:“金灯笼,银灯笼,不给老妈子换灯笼。”有成年人逗小孩,指着小孩挑的纸灯笼,煞有介事地说:“瞧!你的灯下有个蝎子!”小孩不知是诈,翻着灯笼,带着怀疑的表情说:“哪里?在哪里?”灯笼一歪,里面的蜡烛倾倒,整个灯笼轰地一下着火了,瞬间烧得只剩个竹框框。随着四周的一片笑声,孩子知道上当了,委屈地哭了,恶作剧者只好赔给孩子一盏新灯笼。

有条件的地方还会舞狮子,玩龙灯,唱大戏。我家乡属偏僻农村,这些都没见过,只听成年人这么一说,如海市蜃楼一般。

如今,生活好了,大部分人不再点面灯,有点面灯者也不蒸了,到街上买几个,找找当年感觉。其实哪里能找得到呢,儿时的一切,也只能到梦中去体味了。

冯子豪

责任编辑:王亚东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