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见证,这跨越时空的“相见”
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家住宿城南关的潘佳新拿起一块麂皮软布,轻轻擦拭书房斗柜上的一张人物素描画像,嘴里轻声念叨着:“大伯,咱家里下大雪了……”
画像上的人,是烈士潘永昌。潘永昌出生于1930年,1950年春入伍,隶属第四十军一二零师三六零团,1950年抗美援朝出国参战,在朝鲜云山阻击战中左胸中弹,壮烈牺牲,现安葬于朝鲜云山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一直以来,家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一张我大伯的照片。小时候爷爷拿着军功章对我们讲述大伯从军的故事,我无数次梦到大伯身着戎装的英姿……”潘佳新哽咽地说,“埇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举行的烈士画像交接仪式,让我儿时的夙愿得以实现!亲手接过大伯的画像,第一次和他‘对视’时,我的手都在抖,心抖得更厉害!”
那一天,和潘佳新一样激动不已的,还有烈士王德营的侄孙王超。王超满怀崇敬地从画像作者——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2级学生朱雪孟手中,接过四爷爷的画像。“虽未谋面,却似曾相识,这就是源自血脉的亲情吧!”王超凝视着画像,不觉间泪水湿润了双眼,“我小时候是听着四爷爷的故事长大的,也曾立志像他一样报效国家。高中毕业后,我选择上警校,从警十多年来,一直以四爷爷为榜样。这幅画像让我的思念不再抽象,有了真实的寄托。”
“见证这跨越时空的‘相见’,是我们参加志愿活动的最大意义所在。能给烈士画像,我感到很自豪。”朱雪孟得知画像交接仪式的时间后,一大早就从老家阜阳坐火车前来宿州,途中双手一直紧紧捧着画像,“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内心充满了崇高的敬意。”和朱雪孟一样,全家乐、耿金成、杨超然3位志愿者也参加并见证了画像交接仪式。作为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2级学生,他们积极参与学校“为烈士画像”公益活动。同是宿州人,“老乡情”让他们彼此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我们一起在老家参与社会实践,走访老战士,多听历史,多受教育。”这个寒假,全家乐有着自己的计划。
2月6日下午,雪霁天晴。记者与耿金成、杨超然一道,来到全家乐同学家中。他们相约整理社会实践素材,交流画像心得。“每位烈士的生平和模样都深深地烙进我的脑海里,画得动情了也曾忍不住落泪。”全家乐去年曾赴浙江金华为烈士亲属送画像,目前已画过6幅。耿金成正着手为一位河南籍烈士画像,已经收到了可作参考用的素材:“画的过程,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如同置身于当年的硝烟战场……” 记者 关小宇
采访手记:
幸福生活的背后,总有一些流泪的瞬间,比如这次采访。
几位烈士的亲属,都是七尺男儿,在讲到往昔的故事时,无一例外地潸然泪下。对记者而言,与采访对象数次共情,流着泪完成对话,是一次难忘而又充满意义的工作经历。
春节即将到来,大雪、堵车都挡不住万家团圆的脚步。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更加怀念英烈,将崇高的敬意献给他们,将至深的怀念永留心中。我们将更加珍惜幸福的生活,心中涌起更多的力量,走好前行的道路。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检声嘹亮 10-22
-
2宿州市28家企业参加广交会 10-16
-
3前8个月宿州市进出口总值40.4亿元 09-29
-
4
-
5徐商高速公路宿州萧砀段项目获核准批复 09-28
-
6宿州新增29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