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汴水流韵  > 正文

又到春运时

2024-02-06 16:21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春运又开始了。无数人,拥向火车站,挤上高铁、动车、临客,奔向家乡,奔向春节。

上海的几个火车站,也开始热闹起来,地铁上带着行李赶火车的朋友越来越多了。从外观看,有的是白领,有的是蓝领,当然也有农民工、小老板,也有放了假的大学生。他们的行李基本都一样:一个双肩包,一个拉杆箱,行动轻松自如。现在物流发达,许多东西都发快递了。

不由就想起之前,每年春节前后,自己混在春运大潮里的那些往事。插队时,春节前总要回上海的。农村也正好是农闲,没事干。回家的准备工作是老早就开始了,主要是买土产。要实惠,便宜,上海家人喜欢,便于携带。花生,麻油,黄豆等是首选。活物如鸡鸭等不好带,花生黄豆装旅行袋,麻油灌盐水瓶。

知青回上海一般都是集体行动,选定日子,请生产队帮忙,大清早派个老乡用板车把行李拉到公社所在地,15里路。8点左右有长途汽车过来,每人车票6角5分,挤上去,到宿县。宿县汽车站离火车站不远,把行李弄到火车站,排队买票,能买到的总是晩上的车次,路过的快车,到上海,11元1角。然后就在候车室等,饿了就去外面买个大饼来啃。

时间一到,检票,人人奋勇向前。当年都是绿皮车,车一进站,就各显神通,行李少的挤上去不太难,那些五六个七八个旅行包的,都是有人来送的,先有一人冲进车厢,拉开车窗,行李就从窗口进去了,否则根本上不去。

两三分钟,小车站只能停这点时间,但人和行李居然都很快消失在车厢里了。进车厢,座位肯定是没有的,首先给行李找地方。行李架上早满了,往座位下塞,往两节车厢接头处堆,也往茶炉子边上挤,不断有人大声核对行李件数:一共6个包,都在吗?都在都在,没少!

车一动,心就定下来了,似乎上海就在眼前了。一站一站地熬,过小站,上下人稀稀拉拉,过大站,如蚌埠、南京,就去看有没有空位,有就赶紧抢下来,再一点一点把行李挪过去。车行一夜,天亮到上海,看看窗外过了西站,过了南翔,又过了共和新路旱桥,老北站就在眼前了,于是车厢里所有的人都动起来了,把行李从架子上取下来,从椅子下拖出来。

插队当农民的好处是自由,一个春节可以过两三个月,到天暖和了才回生产队。于是又聚齐去买车票。总是买那班上海到哈尔滨三棵树的直快,时间合适,夜里11点发车,早上到宿县,再换长途汽车,中午到公社,又是15里路,走回生产队,几乎是傍晚了。

当然也带东西回去,像零食、酱菜、卷面、肥皂等乡下买不到的东西。还替老乡带海虎绒领子(缝在棉衣上),三块瓦的帽子,打火机的电石。也带几包阿尔巴尼亚香烟,卖相很好,但便宜,招待老乡。

若干年过去,知青要么招工,要么返回上海,但春运依然热闹,只不过带的东西不一样了。80年代,市场放开,花生麻油黄豆鸡鸭不稀奇了,但过年总要带点年货回去的。于是自己动手,买来猪肉牛肉,做咸肉酱肉,买来鸡鸭鹅,做风鸡咸鸭咸鹅,价格比上海便宜一大截,弄到上海,都是上好的年货。

到90年代,农民进城务工的大潮兴起了,于是春运的主角变成回乡过年的农民工。巧的是我们从皖北回上海,恰好与民工潮是逆向而行。农民工从上海、昆山、苏州等地涌出,登上北行的列车返乡,他们出行的标配是蛇皮袋,装被子衣服,还有空的涂料桶,装杂物。绿皮车厢满满的人,加上体积庞大的蛇皮袋,想去厕所都困难。

我们回上海是由北向南,车上人就少。后来我们专选小年夜这天,该走的都走得差不多了,上午上车就有座位。车过南京,一车厢就二三十人。有一次过了镇江,我们车厢就4个人。那些列车员都是从铁路局各个机关抽来支援春运的,他们说,从北往南舒服,等到了上海再折返回来,那真是苦透苦透,地都没办法扫。我们从车窗里看到交会的北行列车,塞得满满当当。

我退休后回上海定居了,再无需去凑春运的热闹。以后,慢慢地,就有了动车,有了高铁,春运就变得像现在那样,双肩包,拉杆箱。原来从皖北到上海,八九个小时,现在,高铁两三个小时。当然车还是拥挤的,不拥挤,这春节就冷落了。

农民工现在也乘高铁、动车,当然,临客绿皮车的生意更好,因为票价便宜,省点钞票给老家父母孩子买点吃的穿的不是更实惠?不扛蛇皮袋了,不拎涂料桶了,也是出门的标配:双肩包,拉杆箱。

再过几天,外来务工者差不多都回去了,上海的马路上又会是空空荡荡的。菜场里多数摊位歇摊了,小商店关门了,大饼油条生煎小笼包买不到了,小区里老头老太因为保姆请假麻烦太多了……

一二十天后,返沪高峰会来。一天几十万人,从新客站、虹桥站、南站西站,喷涌而出,走向各自的目的地,重复原先的生活。该做大饼的做大饼,该卖菜的卖菜,该开店的开店……似乎一切都没改变,他们却有了一种无法言传的满足。等待一年过去,下一个春运,他们依然会奋勇向前,挤上高铁、动车、临客,回乡,过年,再回来……

王仲翔

责任编辑:王亚东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