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做好“加减”法 保障大民生
“住有所居,安居乐业”蕴含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2023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大力支持缴存人的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解决缴存职工对公积金贷款的需求,提升广大市民的住房获得感和幸福感。
数字是最生动的注脚。2023年,全市计划归集住房公积金28亿元,职工提取18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0亿元,个贷逾期率控制在1‰之内。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完成资金归集40.03亿元,职工提取25.79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3.45亿元,个贷逾期率为零。全市新开户单位376家(其中非公企业278家),新开户职工16662人(其中非公企业职工6437人)。
“加法”释放红利 减轻职工负担
回望2023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聚焦民生,做好“加法”,连续出台恢复异地贷款、“商转公”“带押过户”等多项政策,持续释放制度红利。
为减轻职工购房压力,该中心出台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新建商品住房首付款政策,恢复异地贷款业务,并取消淮海十城中心异地贷款户籍和工作地等限制条件,推出住房公积金和商业组合贷款,购买绿色建筑公积金贷款额度可上浮20%;两次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单方职工最高额度提高至45万元、夫妻双方最高额度提高至65万元,充分满足职工购房资金需求。2023年,我市共发放异地贷款685户2.38亿元(含淮海十城其他地市179户0.64亿元)、组合贷款407户1.57亿元。
为帮助缴存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该中心允许因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提取住房公积金,对新市民、青年人及多子女家庭在本市无自住住房且租赁住房提取限额可按规定标准上浮20%,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多子女家庭贷款额度按家庭当期最高贷款限额上浮20%、对引进C层次及以上人才可按规定的1.6倍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高于我市最高贷款额度)。2023年,全市为大病职工办理公积金提取22笔共118.2万元,为新市民、青年人及多子女家庭租房提取公积金475笔共490.4万元。
为缓解职工偿还贷款利息负担,“商转公”业务帮助全市1111名职工贷款4.09亿元。对无法偿还商贷余额和无担保人过渡的,该中心推出“以贷还贷”便民新举措,为7名职工发放贷款307.3万元。同时,全面推进存量房“带押过户”工作,职工在未偿还贷款解除原抵押状态下可申请公积金贷款,有效解决了存量房交易过户中“转贷”办理时间长、交易风险高、资金负担重等问题。自2023年5月份该政策开通以来,共为2名职工办理存量房“带押过户”贷款120万元。
“减法”做优服务 精简业务流程
在业务办理流程上,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化“繁”为“简”,以“减法”做优服务,大幅精简业务受理材料和流程,切实实现“数据多跑路、职工少跑腿”。
目前,我市已建立以公积金业务系统—G系统为核心信息共享合作平台,推动实现32项业务网上办理。按照“互联网+公积金”服务新模式,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依托“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实现13项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并将线上服务渠道进一步拓宽至“皖事通”App、支付宝等。
2023年,通过“跨省通办”平台,共办理提取业务320笔,协助核查房产信息464笔,开具缴存证明146份。网上查询办件量392.29万余笔,线上办理业务8.84万笔、业务金额43.91亿元,“亮码可办”业务316笔。在信息共享平台现有32项业务中,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本息、缴存基数及比例调整等业务已实现“零跑腿”,单位业务办理离柜率达98%,个人业务办理离柜率达60.8%。
此外,商贷按月划转业务也在持续推进,该中心先后与建行、农行、邮政、光大等商业银行签订数据共享合作协议,商贷提取业务系统正在测试。并主动开展“周末不打烊”和延时、预约、上门等特色服务,2023年共办理特色服务业务141笔。记者 徐蕾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