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陈红:奔走在禁毒宣传一线的“夫妻档”
人物简介:李彦,男,1964年3月出生,现任宿州市禁毒防艾公益宣传中心主任;陈红,女,1964年5月出生。20余年来,这对“禁毒防艾”的“明星”夫妇跑遍18个省200多个市、县,放映禁毒防艾公益电影85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900余万份,受教育群众1000余万人,将禁毒知识带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李彦、陈红先后获得“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第五届安徽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
走进位于埇桥区西关街道宋园小区的“李彦禁毒防艾宣传志愿者工作站”,“毒品猛如虎 生命贵如金”10个红彤彤的大字赫然入目。这是西关街道的特色委员工作室,也是全国第一个家庭式禁毒基地。
2019年6月3日,“李彦禁毒防艾宣传志愿者工作站”揭牌成立,并免费对外开放。工作站成立以来,李彦、陈红夫妇热情接待前来参观的市民,耐心细致为大家讲解禁毒知识,持之以恒开展禁毒普法宣传。截至目前,工作站共接待180多所学校的师生,200多个机关单位、街道社区以及近百户家庭,受教育群众达4万余人。
宣传禁毒知识,让千千万万个家庭免遭毒害,李彦、陈红夫妇一干就是24年。
上世纪80年代初,李彦还是一名走街串巷的乡村电影放映员。在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露天电影就是城乡老百姓最喜爱的娱乐方式。那时候,李彦在外面放电影,陈红操持着小吃摊生意,夫妻二人的生活过得舒适惬意。偶然间,在与亲朋好友闲聊时,李彦得知自己身边熟知的两名青年因交友不慎染上毒品,最终导致一人家庭破裂、妻离子散,另一人因过度吸食毒品而死亡的悲剧。“假如悲剧发生在我家孩子身上,这日子还怎么过呀?”由此,禁毒宣传的念头开始在李彦的心里萌芽。
于是,李彦开始购买放映设备和禁毒影片,利用放电影的机会,宣传禁毒知识,让人们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禁毒宣传并不仅仅是放一场电影那么简单。为了扩大传播效果,李彦在电影大屏幕下挂上宣传标语,或是自制幻灯片在电影播放前循环播放禁毒知识,同时印制了许多禁毒宣传册,电影放到哪里,册子就发到哪里。陈红知道后,毅然放弃了经营十余年的生意,帮丈夫张罗禁毒宣传工作。“禁毒宣传是造福百姓的事。我们能多努力一点、多付出一点,也许就能让很多个家庭免于毒品的荼毒。”陈红说。
多年来,李彦陈红夫妇一腔热血投身于禁毒事业。他们以“禁毒宣传流动大篷车”为家,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禁毒宣传。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带着生活用品吃住在车上,开水泡面、咸菜、凉馍就是一顿饭,无论是酷暑寒冬,还是风霜雪雨,都毅然坚守在禁毒宣传第一线。虽然生活上的开支压缩到了极致,但在禁毒宣传工作上的投入,夫妇俩毫不含糊。2004年,为了提高影片的清晰度和音质,他们花了1.5万元,把16mm胶片放映机换成了二手的35mm流动电影放映机。2005年12月,他们注册成立了宿州市禁毒防艾公益宣传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志愿者人数也从最早的36人发展到300余人。近两年,李彦利用假期组织“少年普法说”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治思维,提高同学们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禁毒宣传的热情。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40场,受教育学生1300余人次。
从放电影到挑展板露天宣传,再到成立工作站,李彦陈红夫妇竭尽全力宣传禁毒知识。“接下来,我们将在禁毒普法公益宣传的道路上,牢记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为禁毒工作作出更多贡献。”李彦说。记者 钱景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