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之序幕
“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在淮北平原的广大农村里,过腊八节,吃腊八饭,是春节前一个举家欢庆的节日,也是春节大团圆的序幕。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在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至少有一千年。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里说,腊八时“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到了明清时期,喝腊八粥更加盛行,泡腊八蒜,吃腊八面,喝腊八粥,成了典型的北方习俗。虽然南方也有过腊八节的,但终究不如北方普及。
熬制腊八粥,原料各种各样,过去富贵人家在选料上极其讲究。《红楼梦》第十九回里贾宝玉和林黛玉讲腊八粥的趣话,那配料是“果品五种”“米豆成仓”,果品有菱角、香芋、栗子等。在北方乡下,原料没有那么“高贵”,大多是剩饭剩菜,杂七杂八烩成一锅,既可果腹,又可周济左邻右舍,是地地道道的底层食品。
当年我插队的地方在淮北,那里的农村还是很艰苦的。淮北盛产红芋,每天过的都是“红芋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的日子。一年一季小麦收获不多,平时也舍不得吃,而黄豆、绿豆等农作物产量又极低,亩产最多不过二百斤。老百姓就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了才能吃到细粮,见着荤腥。我隔壁的王大娘很会过日子,她平时省吃俭用,攒些五谷杂粮直到腊月。腊月初八正好是王大娘的生日,所以每年到了这天,她都会精心熬制一锅粥。她认为上海人没喝过腊八粥,因此总要我喝过了她熬的腊八粥再回上海过年。
我见过王大娘熬制腊八粥的过程。她先把谷子拣去沙粒和杂质,放在石臼里搉捣出小米备用,再将花生米用水浸泡后剁碎,然后和绿豆、黄豆、红小豆、胡萝卜丁、粉丝,还有切成细丝的黄豆皮,一股脑倒进大锅里,煮开后加上葱花、盐和姜丝,再小火慢熬。期间怕糊锅,要不停翻搅,直到熬烂成为稀粥。这时候,水蒸气裹着小米的香从锅盖边溢出,弥漫整个屋子,香味钻进鼻腔,沁人心脾。把腊八粥盛在碗里,淋点麻油,香喷喷的,喝得细汗满额,浑身通透。出门对着蓝天深深吸一口气,刹那间,就有了年关将近的感觉。
熬好的腊八粥要在中午之前送给左邻右舍,送给无家无院的孤寡老人,以求为自己积德、为后代造福。讲究些的,还把腊八粥涂在院子里的花卉和果树枝干上,以求来年果实累累。王大娘每次送完腊八粥回来,脸上都是笑眯眯的,仿佛极大满足。
王大娘熬制的腊八粥方圆十几里是有名的,像她这样的高手在淮北农村不在少数。每到腊八这天,远村近庄家家都会溢出粥的浓香,孩子们捧着粗瓷大碗吸溜着,撑得小肚滚圆还舍不得放下。
现在家家户户煮腊八粥,原料比当年丰富太多了,有加肉的、加海鲜的、加人参的,数量也远远不止八样了。它已经成了大众美食、养生佳品,成了幸福生活的象征。王大娘如果还健在,一定会眼花缭乱,感叹自己赶不上形势了……
许桂林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