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尽春归说大寒
伴随着二十四节气前行,我们经历了春雨潇潇,夏日炎炎,秋之金黄,冬之雪飘,到了大寒,终于画上了一年的终极句号,走向又一年新二十四节气的周而复始,开启新的立春,可谓坚冰生春水,寒尽春又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古人称之曰:“寒气之逆极,故谓之大寒。”非闰月,大寒正值“三九”,家乡俗语: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是其真实写照。
古人将大寒分为三候:初候鸡始乳。此时,母鸡开始孵育小鸡了,生命在寒冬腊月已经有了孵育,这是大自然中非常重要的物候现象。二候征鸟厉疾,大寒时节,天寒地冻,草木凋零,生活在田野、荒原的小动物,失去了浓荫茂草的庇护,所以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鹰隼像箭一样扑向地面的猎物。三候水泽腹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如下描述,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则彻上下皆凝,故云腹坚。形容的就是大寒三候冰冻之冷硬。
从来饥寒相伴生,自古贫苦捆绑行。所以前人有自谦的说法,称自己的家为“寒舍”,贫苦的家庭,被称为“寒门”,故有“寒门子弟”“家境贫寒”之说。在人们眼中,贫富的差别,可以由家里冬天的温度来衡量,寒最能体现家的贫苦和简陋。俗语云:三十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墨子》有云: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唐代诗圣杜甫有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北宋有个穷苦出身、发愤读书,传奇宰相吕蒙正,写有一篇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寒窑赋》,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贫富之间世道的炎凉,与杜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贫与寒,让人警醒。
大寒节气时,腊八已过,民间有:吃了腊八饭,便把年来办。过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说法,这个年,指的是农历新年。因而,大寒时节的一些民间习俗都透着浓浓的年味。因地区不同,风俗各异,有的腊月二十三,有的腊月二十四为过“小年”,过年的气氛也进入了高潮。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三十放鞭炮贴春联,红红火火迎新年。农历甲辰年为十二生肖的龙年,国运国兴凭国策,龙飞龙跃靠龙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龙腾中华,逐梦前行,同心同向同行,共创和美未来。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获得联合国会员国和联合国秘书处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和踊跃支持。至此,春节,这一传承中华文明基因、赓续中华文化血脉、凝聚全球华人向心力的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被发扬光大,在全球铺开,中国年升格为“地球节”。正所谓:普天同庆,四海共乐。
□张炳辉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