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环
往老街深处走,能遇见很多关着的双扇门。门内住着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经常关着门子,在家里莳花弄草,养猫宠,习书法,听见外面锵锵的门环声,就知道故人造访,吱呀一声门开了,露出一张粲然的笑脸。
也可以不关门,敞着。门环衔在瑞兽的嘴里,安静得像马上要露脸的月亮,静默如诗。偶尔,一阵晚风吹过,门吱呀晃了一下,惯性的作用下,门环当当作响。那感觉,好像瑞兽在冲着巷口顽皮地吐舌头。
这是老街深处的门环,原来,还被称之为“铺首”,是一家一户的脸面,也是那些随着时光更迭逐渐被阉割的记忆。
从前有个词,叫“扣门”。原来的门是用来扣的,掀动瑞兽嘴里的门环一张一翕,连续两三下,是为“扣”。现如今,门环逐渐被门鼻儿代替,无处可扣,就只剩下“敲”了。扣门时候的金属声响何其清脆动听?敲门时的指关节何其灰暗?用指关节敲了几下,无人应答,转而用手掌去拍,用拳头去捶,主人是听见了,可是,多少显得不够婉约,不够含蓄,那种“小扣柴扉久不开”的雅致丧失殆尽。
看到一张图片,一个人去寻朋友,朋友不在,他顺手折了一枝梅花,横插在门环上瑞兽的嘴里。朋友回来了,看到梅花,如晤老友,瞬间就明白了。换作是没有门环的人家,折了梅花也无处安放,只能用捡了煤屑或土块写下“某某某来过”。乱涂乱画,有碍观瞻,徒增主人烦恼,还哪里谈得上对访客的歉疚和念念不忘?
那个衔着门环的瑞兽,是龙的第七子,名叫“狴犴”,它长相有威仪,肃穆正义,栖于门上,做成门环,是黎民百姓的守护神。这是民间的记载。不知怎的,我每次看到门环上的狴犴,总觉得它很萌,像是当下很多人喜欢的萌宠。
我曾无数次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妙龄姑娘看中了邻近那条街道的翩翩公子,走到了他家门前,掀动门环,欲扣又止,好几次,最终,还是放下了。而就在放下的瞬间,门吱呀一声开了,开门的正是那位公子。此时,正应了那样一句歌词:原来你也在这里。两人相视一笑,就此定情。如此,门环应该是他们爱的见证了。
赤壁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