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善治绘美景 和美乡村入画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日前,一段腰鼓表演拉开了埇桥区西二铺镇沈家村和美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暨“美丽庭院”“美好家庭”表彰大会的序幕,《红嫂》《欢庆锣鼓》《凤舞还乡》……一个个乡风浓郁的节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近年来,沈家村先后获得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安徽省脱贫攻坚红旗村”“安徽省文明村镇”等称号。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振兴。“合作社有蔬菜种植大棚3000余亩,主要种植茄子、花菜、辣椒、包菜等,供应本地蔬菜批发市场,每亩年利润在5000元左右。”永盛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爱英告诉记者,她经常在大棚“教课”,为前来“求学”的村民传授蔬菜种植经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培育壮大特色种植,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2010年起,沈家村“两委”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结合村域特点和产业基础,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培育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富民产业。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促进全村蔬菜产业逐步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带领村民走上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的致富路。沈家村先后被认定为安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创新工作模式,彰显优良村风。结合村里实际,开展乡风文明“金口碑”评议工作,明确农户乡风文明评议标准,把乡风文明评议量化为支持村级工作、热心公益事业、移风易俗等8个方面,划定等次、设置分值,解决农户对乡风文明认识模糊片面、村级具体评价无从下手的问题。
“金口碑”评议法的实施,变背后议论为公开讨论,让群众之间因为“靠关系”“讲情面”不好意思说出口的邻里纠纷、亲情纠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侵害公众利益纠纷等进行公开评议,把事实说出来、把问题亮出来,从根本上解决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合理设置“一票否决”法,以正面引导和反面激励相结合,群众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同比大幅下降,推动了沈家村良好家风、民风、村风的形成。
“和前些年相比,如今村里的矛盾明显减少,生活环境明显提升,乡风民风更加淳朴、和谐,村民的幸福感节节攀升。”谈及村里的变化,沈家村党总支书记沈德华说。
丰富文化活动,满足精神需求。“村里天天讲,环境治理是为了咱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更好、更舒服,咱也要从自身做起,改变不良习惯。”走进村民李桂珍的家,精心的布置把小屋装饰得温馨且舒适,勤劳的李桂珍和家人把小家打扫得干干净净,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韩正侠在村里住了几十年,见证了沈家村的变化,谈起现在的生活环境,她颇感自豪:“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垃圾入桶,厕所冲水,一点也不比城里差。闲下来的时候,俺也拍拍视频,让大家看看新农村,夸一夸俺们村的新变化。”
“村里每个月都会根据‘环境卫生清洁类、摆放有序整齐类、种树栽花绿化美、庭院设计协调美’的要求开展美丽庭院、美好家庭评选。”埇桥区西二铺镇党委书记张波介绍,目前沈家村“美丽庭院”示范户创评率已超过50%,每个自然庄都有一个连排10户的“美丽庭院”示范点,一幅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记者 李航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