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进村入户“暖”民心
打孔入户、钢管焊接、固定角铁……日前,在埇桥区大营镇镇东村,随着宿州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工人紧张有序地施工作业,一条条天然气管道通进村民家中。
“架在村民屋外墙上的银色管子就是天然气管道吗?怎么实现入户?”记者问道。面对记者的疑惑,宿州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吴宜恕介绍:“我们将中压管道埋在地下,然后天然气通过地下中压管道到达调压箱,经处理后,通入低压管道,也就是你看到的银色管道,银色管道上留有接口,项目建设完成后,村民入户挂表,就可以使用天然气了。”
“我们这几天正加紧施工,希望能尽早让村民用上便捷的天然气。”吴宜恕说,整个项目涉及埇桥区永镇-大营中压主管道9.41公里;大营镇区中压管道及庭院管道50.79公里,其中低压管道36.6公里、地埋管道14.23公里、调压箱54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加快推进天然气管道建设,大营镇积极主动与宿州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沟通对接,通过走村串户、实地调研等方式,详细了解民情民意,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做好项目规划,共同研究天然气管道铺设施工方案。经多方协调,在村民的积极配合下,大营镇清洁能源进村项目于今年10月底进场施工。目前,低压管道已完成23公里,地埋管道已完成11公里,调压箱也正在有序安装中。
多年来,使用罐装液化气带来的不便,一直困扰着村民,能早日用上便捷的管道天然气,成了大家共同的期盼。“有了天然气,就不用担心做饭做到一半煤气罐里突然没气了,而且天然气干净卫生,费用也不高,用起来安心又实惠。”村民陶庆明高兴地说。
“一般农户燃气入户费用为每户2100元,考虑实际情况,我们对低保户、防止返贫监测户等低收入群体每户优惠1100元,同时优先聘用防止返贫监测户负责燃气巡检等工作,以增加他们的收入。”大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小静告诉记者。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满足农民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提升农村现代化生活水平,今年以来,我市结合实际,以“小切口”推进乡村建设,实施清洁能源进村示范项目,投入衔接资金795万元,在埇桥区大营镇大营村、韩圩村、镇东村开展试点,以天然气替代农村大量使用的柴火、煤炭、液化石油气等,减少大气污染,促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助推乡村振兴。
“项目预计12月中旬完工,预计每年可为大营镇节约各项费用80万-120万元。”王小静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好施工点的协调工作,保障项目施工有序推进。同时,向村民广泛宣传清洁能源进乡村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增进村民对清洁能源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 邵子育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