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心是一把勺儿

2023-12-06 17:58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这世上的人啊,最初来的时候一个样,最终去的归宿一个样,中间,剥除外皮和附加,在澡堂子里光溜溜的,都一个样。

有人这样说。

然而,人其实是不同的。有的人,体内住着鸡毛蒜皮的烟火;有的人,体内含蕴着风光旖旎的胜景。故事说:两个人同处一间牢房,从同一窗子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泥巴,一个看到的是星星。

你看,每个人“看”到的,其实是经过了自己的选择和过滤的;某种程度上,它是心的映像。那么,是什么引导着我们的“看”呢?

是那种内在的持有:情怀。

情怀,是我们在顺利或不顺利的境遇里,内心那一点情趣与感情。它跟经历有关,跟素养有关,跟你看世界的角度有关。它因应世事,映照精神,省察卓越者的内心,安顿不安的灵魂。有情怀的人,内心的持有是向真、向善、向美的。有山水云月,也有花草树木,是身体内的幽美秘境。

因为这处秘境,人的生命意识在外界的凄冷和精神自由的双重推动下,更能迅速觉醒,释放生命的光彩。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诗获罪,以“谤讪朝廷”之名入狱。四个月后,贬往黄州。在黄州,他常与朋友出去游玩,流连山水;出去时有一项必玩的活动——挟弹击江水:拿一块小瓦片或者石头,抛出去,让它贴着水面一跳一跳地漂,激起一串串浪花!他还用竹箱去装白云。一天,走在路上,他看到白云从山中涌出,像奔腾的白马,直入车中;便将竹箱打开,将白云灌满,带回家,再把白云放出,看它们的变化腾挪。他写诗道:“博取置笥中,提携反茅舍。开缄乃放之,掣去仍变化。”

他诗中的白云“掣去仍变化”,是真、是幻,还是逗趣?至少我相信,他是真有云月在胸的。飘逸的云,明洁的月,冲淡郁郁与烦躁,为他辟出一方宁静。

看似天真稚拙小情怀,却堪称人生通透大境界。就算是天真,在成人那里多不多?不多。随着年龄增长,人类这一特质,都渐渐睡死在了体内,而在苏轼那里,却一直醒着,亮着,鲜活地存在着。

情怀,似一烛幽火,照着他挤出困厄缝隙,越过政治的起伏沉降。

情怀的另一特质,是对美的追求。美如一记闪电,撕开生活的表层,袒露最本真的生命内涵。俗世烟火、外在皮囊,比起对美的追求,都是轻的,浅的,是可以俯瞰之下而生悲悯之意的。一个人,若将“美”奉为生活的信条,定能自行消解内在的紧张和冲突,即便暗淡的境遇,也寻得到鸟语花香的胜境。

木心,被称为当代文学的“异数”。在特殊年代曾身陷囹圄,行动受限,他就行走于脑内的世界。他回忆说,他在地牢用破衫撕成的碎片给自己做鞋。鞋头儿做成圆的还是尖的呢?类似这种美学问题,让他凝神思考——他决定做成尖形的。两年后,从囚车的铁板缝,他窥见路上时髦男女的鞋头都是尖的。正是“美”,给了这个囚徒灵魂的自由,使他高高翱翔于严酷的现实之上。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具皮囊携带着一颗心的旅行。素常日子里,循着常理和世情,我们生发着一己的喜怒哀乐。我们有门、有墙、有锁、有衣服、有地位,我们拿它们作为自己的保护膜;然而,保护膜剔除后,肯定存在一处最柔弱、最不设防、最不透明的精神的核儿。

我曾经久久凝视“心”字的写法,还真如人所说:一把勺子三个点。那三个点,最该是真、善、美的情怀。它盛在我们的身体里,摇曳在我们的灵魂里,默默孕育一颗“情怀”的种子。种子萌绿,颔首而立,一半在时间之内的现实里,一半在时间之外的永恒里。它撑开心的狭仄,慢慢绽放,美的意蕴,笼罩我们一生。

□苦茶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