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山“弯腰青” 采收“火出圈”
11月12日,萧县龙城镇帽山村“萝卜采收节暨品鉴观摩会”在帽山脚下举行。虽已入冬,但田间地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菜农们挖的挖、屯的屯,吆喝着搭档配合抬放;妇女们盛装上阵,变身“网红达人”,站在萝卜地里带货直销,为家乡宣传;镇文化站组织了简朴而又热烈的文艺表演,载歌载舞,庆祝萝卜丰收;电视台现场连线,进行助农直播;萧县驻北京、上海等地商会负责人也亲临收获现场,亲口尝一尝“弯腰青”的味道;适逢星期天,不少城市居民也带着孩子,走进田野,体验农耕文化的乐趣。
帽山脚下“弯腰青”。
帽山萝卜种植历史悠久,据《萧县志》记载,青萝卜自元朝开始种植,从乾隆起,即为贡品。帽山萝卜长相特殊,整体呈弧形,造型优美,故称“弯腰青”。每到深秋时节,万物肃杀,却也正是帽山萝卜生长最为茂盛、最为关键时期。民间谚语云:“河里凌响,萝卜还长!”寒风凛冽,萝卜生机勃勃,植株90%露在地面上,露出的部分,颜色翠绿,奶白色的根部虽小,但却能充分吸收养分。萝卜表皮光滑,色泽翠绿,里外青鲜,甜爽之中,略带微辣,具有清热生津、润肠通便、促消化、润肺止咳之功效。
帽山萝卜“弯腰青”。
“弯腰青”之所以甜脆多汁,口感爽脆,与它生存环境和窖藏技术大有关系。
帽山土质优良,为上沙下黏的两合土,特别适合青萝卜生长。土壤中富含矿物质,种植过程中施用饼肥、农家有机肥,杜绝农药和化肥。因此,“弯腰青”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帽山东、北、西三面环山,形成独特的小气候。白天日照充足,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萝卜种植区位于帽山脚下,山泉汩汩流淌,自流灌溉,“弯腰青”水分充沛,味如水果,脆嫩得“一摔掉八瓣”。除了大自然的馈赠,“弯腰青”的窖藏也很独特,每年初冬,11月中下旬,青萝卜收获后,并不急着出售。菜农们就地挖上深约1米的大坑,把萝卜整齐摆放,再盖上湿土,以便萝卜在温暖的地下继续糖化。一到两个月之后,萝卜的味道更加甘甜。帽山青萝卜长盛不衰的另一个秘诀,还源自帽山人对“弯腰青”的真心挚爱,既立足于传统,保护好优良的种质资源,又不断进行改良优化、提纯复壮,使“弯腰青”品质不断提升。
采收后的青萝卜就地埋在土里继续糖化。
田间直播销售。
随着养生保健的理念深入人心,帽山青萝卜也从菜市场的地摊,进入商场、超市,成为逢年过节人们相互走动的“伴手礼”。
“嗨”翻采收节。
现采现卖。
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帽山“弯腰青”也发挥着引领菜农发家致富的重要使命。帽山村“两委”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成立帽山“弯腰青”萝卜生产合作社,注册商标,打响品牌,举办“帽山弯腰青萝卜”采收节,通过“互联网+乡村旅游+青萝卜”,让“弯腰青”从地里走进互联网,带动萧县萝卜火爆、出圈,销往全国各地。小萝卜,也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文/图 特约摄影 杨坤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