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气
茶,也讲究“气”,但茶气,不是茶汽;茶汽是有形的,冉冉而升,看得见,甚至嗅得出;而茶气,则是无形的,内蕴其中,看不见,摸不着,非识者不能知也。
茶气是神,是茶之精神所在,神韵所在;气韵生动,茶气也是茶之生动所在。
我不喜欢喝绿茶,却喜欢看绿茶在杯中缓缓舒展开来的那个过程。载沉载浮,水是舞台,茶是青衣,青衣在舞台上款款行走,腰肢扭转,婀娜多姿,水袖轻轻一甩,一杯绿茶就泡开了。
那么优雅,那么轻灵,那么飘逸。
那个过程,真是气韵生动。气在何处?在江南的青山秀水,在竹林中刮过的一阵阵竹林风,在清晨新草上缀着的那一滴滴露珠,在稻田中飞起的那一行行白鹭。青山秀水,赋予绿茶以青碧之色,以秀润之质;竹林风,则让一杯绿茶,清香飘逸,多了一份仙气,多了一份隽永气;露珠,色清,色莹,一杯泡好的绿茶,正是有一种清莹之色啊;一行白鹭上青天,啜一口绿茶,大有青天白云之快感,心底清澈,思接千载,如白云在青天上飘逸而过,真是爽彻极了,灵性极了。
读书,我喜欢读明清小品。我觉得,一杯绿茶就是一篇明清小品:性灵、隽永、雅致,滋味永长。
我喜欢喝的是红茶。
红茶,厚重,醇香。我尤其喜欢红茶的色,红红的,无论是淡红还是深红,都给人一种饱满、陈实的感觉,给人一种德之厚者的人伦之思。
红茶,也让我想到江南,想到江南经年的覆顶青瓦,想到江南的古街、小巷。青瓦上,青苔满满,每一片,每一丝,都经过风吹雨润,都经过时间的打磨,岁月沧桑里,满是故事,满是深情。红茶是发酵过的,是酝酿过的,红茶之气,正在这“发酵、酝酿”的故事之中,情义之中。江南,多老街,多深巷,老街深巷里,刮过历史的风烟;淌过历史的水流;踏过历史的马蹄,但无论是哪一种,它都会伸向历史的深处,那么幽深,那么厚重,红茶之气,不正是在此吗?
红茶之思,还让我想到北方深冬里的那一炉红火,于严寒中温暖着周围的一切。红茶暖,暖人,暖心,暖情,恰如北方人家的那一炉红火。若然,围炉而坐,捧书夜读,一杯红茶暖的滋味,就愈加浓厚了。
红茶,是一页《论语》,是一页《史记》,是一页《汉书》,是一把洋溢着浑厚之音的古琴;红茶,不是李白的浪漫,而是杜甫的沉郁。
然则,茶之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普洱,尤其是熟普洱。普洱“养老”,浸淫日久,古醇芬芳,老而弥醇,老而弥香,具姜桂之性。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不过,我对普洱之爱,却正是在那“紫黑紫黑”的色彩。普洱之色,真“酽”,“酽”出一种混沌状态,一种鸿蒙状态——那是一种对原始的回归。
我觉得,普洱之“气”,正在于给人一种“回归”的感觉。
啜一口普洱慢慢品来,满口荡漾回香。香气氤氲,人之思,会在香气中浮沉,沉向远处,沉向深处,沉到生命的原始。
故而可以说:一杯普洱,就是一个神话传说,就是一册线装书,就是一块古碑,就是一件青铜器,就是你思想回归路上的终极思考和探索。
茶气何在?在“神”,不在“象”;在品茶时的幽思,而不在啜饮时的香气;在形而上,而不在形而下。
说到底,茶气,是一种内敛,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意蕴。
钟读花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