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听已是曲中人
在网上看到一则短视频:如今才明白,语文课本里都是人生滋味。视频中列举了几篇经典课文:鲁迅先生的《社戏》中写道:“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表达的况味,当初并未理解,直到多年后重遇这句话,才恍然明白其中滋味。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当年读的时候觉得平平无奇,多年后重读,忍不住泪湿衣衫。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人到中年的我,时常会有这种感觉。少年时代,很多东西根本理解不了。那时候我们天真地幸福着,正如今天的孩子也在天真地幸福着。我们都在时光的洪流裹挟之下向前走着,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岁月深处。人这辈子,一般长不过百年。百年只是光阴一瞬,而相对于个体的生命来说,已经足够漫长了,漫长的我们常用“漫漫人生”来形容。漫漫人生,每个人都要尝尽人生的种种滋味。金庸小说中,生活在古墓中的小龙女尚且尝尽了世上的爱恨情仇,我们这些一直在俗世中摸爬滚打的人更躲不开人生的任何一种滋味。
记得多年前,有一部电视剧叫《渴望》,里面有一首主题曲这样唱:“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那时候我根本不懂什么叫悲欢离合,只觉得这个词忧伤深沉,强说愁的年纪听起来很有味道。连同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都觉得是用来说“人生”这类宏大字眼的。随后,我由少年到青年,由青年到中年,由中年走向老年。与此同时,我的人生角色也成了多重的。少年时我只是个孩子,后来我成了妻子、母亲,我还是别人的朋友、同事,我还做了很多种工作。当然,我是父母的女儿这个角色一直未变,但少年时是被宠着的宝贝,如今成了年迈父母的依靠。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多重而复杂的网中挣扎着生存,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件件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事。生活一直是动态的,我们就像在一个滚动的球上面行走,跌倒、摔伤、迷失方向、南辕北辙之类的事必然会发生,所以人生在世的所有滋味,我们都逃不脱。人生越走越长,经历越来越多。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这些成了寻常事。
再次听到“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歌词,不由潸然泪下——我们终究成了曲中人!
初闻不知曲中意,浅尝的滋味是轻淡和轻快的。那时我们连皮毛都不懂,如今却有了深入骨髓的彻悟。“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这样的结果,是得到还是失去?我们失去了少年时的单纯快乐,得到了对生命深层次的领悟。但这种领悟,带着几分伤感和无奈,带着几分惆怅和失落。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概括一下:少年听歌听的是调,中年听歌听的是词,老年听歌听的是意。最终我们与所听的歌,融为一体。我们终将成为曲中人,生命中那些幽微而深刻的悲与伤、哀与痛、喜与乐,人人都要体验到。
人生有千百种滋味,我们都要神农尝百草般一一尝过。生命的原野上,蓬勃着不容易辨识的百草,我们一直在寻找着痛苦和悲伤的解药,也一直尝试着品尝到快乐和幸福的神药。人生终了,我们方才明白,世上根本没有什么解药和神药,品尝的过程即是人生。
有一天,我坐在阳台上朗读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清风淡淡地飘进窗子,我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忽然,我的心“咯噔”一下,强烈的共鸣让我有种眼泪往上涌的感觉……
马亚伟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