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综合  > 埇桥  > 正文

永不褪色的刺青

2023-11-11 09:46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刺青,在部队是严禁行为,而埇桥区有位老兵手臂上的刺青却是在参军时留下的,他就是永镇镇关湖村抗美援朝老兵陈立位。

“在进入朝鲜前,我们全班13人的手臂上都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如果在战场上牺牲了,能辨认……”说着老人捋起袖子,端详着自己的名字,神情肃穆,思绪回到70多年前的那个冬天。

1948年,他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参军入伍。在战场上,他目睹了惨烈的战斗场面,看到几位朝夕相处的战友被炮弹炸得面目全非,无法辨认,只好合葬在一起。

这对陈立位的触动特别大。在一次休整期间的班务会上,战友们讨论起了岳母刺字的故事。陈立位受到启发,连忙提议:“我们可以在手臂刺上自己的名字,万一牺牲了,方便战友辨认,能通知到家人。”他的建议得到了全班战友的一致赞成和支持。

但问题来了,大家都不识字,怎么刺字呢?

战友小张提议让连部的王贵生帮忙。王贵生参军前读过书,是连里的“秀才”,平日里写写画画,深得大家尊敬。于是,陈立位立刻跑到连部,找到王贵生说明情况。王贵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并转身进屋取了针、钢笔和酒精、墨水。

陈立位第一个挽起袖子,把手臂放在桌子上。墨水随着针渗进皮肤,疼得他皱起了眉头。那天,全班13名战士的手臂上都刺上了各自的名字,大家反复看着自己的名字,一种荣耀感涌上心头。

1951年底,陈立位所在部队奉命入朝,不久他们团接到命令,修建一条隧道。他被分在运输保障连,每天来回抢运预制水泥砖和渣石。陈立位回忆说,朝鲜连绵不断的山脉,起起伏伏,云雾缭绕。不远处就是战场,常常听到枪声不断,看到浓烟滚滚,还有飞机在空中盘旋。他们没日没夜地扛水泥、运石头,困了就睡会儿,醒来继续干。

一天,运输途中突遇敌机轰炸,陈立位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右腿膝盖磕在了尖锐的石头上,鲜血直流,钻心得疼,一时无法动弹。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右腿膝盖都不能用力,即便如此,他仍咬牙坚持。后来,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隧道打通了。任务完成,他随部队回国。

1954年,陈立位退役。他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带到地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后担任过村里的民兵营长、生产队队长、治安主任等职。老人育有6个子女,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常常教导子女,不要给党和国家添负担。

“想要幸福生活,就要努力奋斗。那时候年轻,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能为村庄的建设出一份力,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我很荣幸。”陈立位自豪地说。如今,93岁的陈立位和儿子一起生活,喜欢和儿孙们讲那不能忘却的烽火往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70多年过去了,当年一起刺字的战友有的牺牲在朝鲜战场,有的战后回到故乡。由于受当时通讯条件的限制,大家渐渐失联,但是这承载了太多战场往事的刺青,依稀可辨,它见证了那一代军人坚定的信仰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李彬 桂振岭 记者 刘春艳

责任编辑:王亚东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