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东坡
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的故事足以写成一本巨著,他的生平让人感慨万千。有人把他归类于豪放派词人,可是越深入了解越发现,“豪放”二字远不足以概括他的神奇。
“庭下如积水空明”,读《记承天寺夜游》,感慨他神奇的文笔,多么清丽的句子呀,换作一般的文人,哪怕是凿破脑袋,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这样的比喻。
偏他是苏东坡,几度被贬,身陷绝境,历经千劫,看遍世态炎凉后,还能秉烛夜游,贬谪的悲苦、际遇的哀叹、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然,种种微妙涌上心头。
当忽略他的家境,无视他的盛名,剩下的便是对生命的直接呼唤,三两好友,夜游寺院,共赏明月,那是怎样的一种自解和洒脱。
其实苏轼的生活在“乌台诗案”后就没再好过,原来的锦衣玉食变成了五十亩荒田,以前的“朝中重臣”变成了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物是人非。都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苏轼的仕途,风雨之后也没有彩虹。
纵观他的政治选择,革新派得势时,他支持保守,当保守派翻盘,他反过来去支持革新,看似反复,实是博爱,是胸襟广阔,是自始至终只选择站在百姓这边。他知道新法过急不利于执行,又知道革新除弊更不能朝令夕改,可惜当政见成为一种党同伐异的激流,他的选择让他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以至于一次又一次被贬。
到底是什么支持着苏东坡?有人说是寄情于山水美食,有人说是托志于写诗填词,而我说是一种坚韧的精神,是超然豁达的境界。多少人追名逐利,热衷身外之物,而忘了每个人都平等地拥有这空气、这时间、这世界。
江山本无主,闲者便是主人,何必归乡哉!
他说,我在尘土中,白云呼我归。
他说,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他说,此事古难全。又说,但愿人长久。
刘懿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