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老兵豆保轩:“我们是一家人,都是彭师长的兵”
家住萧县张庄寨镇白楼村的退伍老兵豆保轩今年95岁,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提起过去那段充满硝烟的战斗岁月,老人仍记忆犹新——
“一定要参军入伍”
抗日战争时期,少年豆保轩目睹了日本人的残暴行径。受尽欺辱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参军入伍,打鬼子!
后来,新四军四师驻扎在当地,经过打听,豆保轩很快找到部队后方的卫生队。当时,他恰巧遇到了新四军四师参谋长张震,便上前坚定地说:“我想当兵!”看着眼前稚气未脱的男孩,张震不禁问道:“你多大了?”“15了。”豆保轩回答。“年龄还小,回家再等两年吧。”“我没有家了。”说着,豆保轩“呜呜”哭了起来。张震见状,连忙安慰他并破例让他跟着部队锻炼。于是,豆保轩跟着新四军四师一路向西。
行军途中,由于年龄小,加之缺乏锻炼,豆保轩走着走着就掉了队。这时,骑着战马的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发现了他,关切地询问了他的情况,又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他骑。
骑在马背上,豆保轩感觉很是威风。“你知道你骑的马是谁的吗?”彭雪枫的警卫问他。“不知道。”“这可是咱彭雪枫师长的马!”豆保轩又震惊又感动。骑马走了五六里路,恢复了些体力后,豆保轩便下马自己走。就这样,他跟着卫生队,学习战场救护知识,每天给伤兵包扎伤口、换药、送饭。
1944年春,豆保轩请求下连队、上战场。部队领导见他态度坚决,同意了他的请求。16岁的豆保轩便成了战场上的“豆小鬼”。枪林弹雨中,他从不退缩,敢打敢拼。在一次战斗中,豆保轩不幸失去了左眼。
朝鲜战争爆发后,部队动员老兵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豆保轩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一次战斗中,豆保轩的手被敌人的炮弹炸伤,后去医院休养,从此离开了朝鲜战场。1952年底,豆保轩退伍返乡务农。
“我们都是彭师长的兵”
在新四军四师期间,豆保轩接触了《拂晓报》。提及《拂晓报》,老人娓娓道来。
“报纸上刊登的各地战果、好人好事、群众支持等内容,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士气。”豆保轩说。通过《拂晓报》,豆保轩不仅及时了解了当时的战况,还对党的政策和主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当时的《拂晓报》是行军报,部队走到哪里,报纸就办到哪里。从采写到印刷,再到投送,不论条件多艰苦、时间多紧张、任务多繁重,拂晓报人都坚决完成任务。因为,这既是职责,也是命令。这一点,豆保轩非常敬佩。
“《拂晓报》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豆保轩告诉记者,那时部队鼓励战士投稿,因为自己没有多少文化,达不到投稿的水平,便认真学习战友们的作品。
听记者介绍现在的拂晓报社不仅办公条件好,报纸印刷精美,还成立了报史馆,豆保轩非常高兴。翻阅记者送上的《拂晓报》纪念特刊,老人一眼认出照片里的彭雪枫。“这就是我的师长!”豆保轩难掩激动,泪眼婆娑。
说起和彭雪枫将军的故事,豆保轩记忆的闸门再次打开。
豆保轩和彭雪枫的警卫员比较熟悉,别人见面都是握手,他们见面总是来一个大大的拥抱。有一次,彭雪枫看到他们拥抱,便提议:“小豆,敢不敢和我摔跤?”“敢,来吧!”初生牛犊不怕虎,豆保轩爽快地“迎战”。“摔跤时,彭师长处处让着我,怕我受伤。”说起彭雪枫对自己的“偏爱”,豆保轩有些骄傲。
彭雪枫治军严格,但对战士关怀备至。能做他的兵,豆保轩感到很自豪。“记者小同志,见到你们很亲切,我们是一家人,都是彭师长的兵。”豆保轩说。
“见不得别人有难处”
豆保轩有副热心肠,自己勤俭节约,但看到别人有困难会慷慨解囊。“父亲对自己可‘抠’了,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日子过得很简朴,却见不得别人有难处。”豆保轩的二女儿豆秀云说。
20世纪70年代,在张庄寨镇集上修鞋的豆保轩,结识了售卖黄盆的大黑、二黑两兄弟。兄弟俩的家距离集市有20多里路,每天天不亮就拉着满满一车的黄盆出门。他们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路远、货重,见兄弟俩不易,豆保轩决定帮助他们,晚上带他们回自己家吃住,第二天再帮他们出摊。就这样,一帮就是3年。兄弟俩凭着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之后每年都来看望豆保轩。
村里有户人家生活很困难,家中未满月的孩子突然患病,需要转到大医院治疗,孩子父母一下子慌了神。豆保轩听说后,二话不说便从家里抱来被子、带上现金,送孩子及其父母到徐州就诊。在医院时,他又帮助了一位陌生的年轻母亲,帮她垫付了孩子的诊疗费。
时隔不到一年,豆保轩到徐州进货,在车站买返程车票时,那位受助母亲一眼认出了他,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连声道谢。
有一年夏天,突降大雨,正在集市修鞋的豆保轩赶紧收拾摊位,到附近躲雨。这时,他发现一个浑身湿透的年轻小伙蹲在墙角小声抽泣,便上前打听。原来小伙子当天在镇上售卖纸墨、书籍,由于雨下得急,来不及收,全被大雨淋湿了。看他哭得可怜,豆保轩毫不犹豫地把身上的200元钱全都掏给了小伙子。
……
辛苦了一辈子,也善良了一辈子。如今豆保轩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平时喜欢听听戏曲,有时跟孩子说说往事,日子过得悠闲又舒适。 记者 刘春艳 付雪芹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