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棒儿熟了
秋风起,黄河故道的沟沟汊汊里,摇曳起细长的蒲叶,绿油油的波浪般起伏,煞是好看。蒲叶之中,一个个马鬃红色的小棒棒,火腿肠状,十几公分长,或三五成簇,或十个八个成片,迎着秋阳高昂着头,甚是神气,这就是乡亲们所说的“蒲棒儿”。
春末夏初,蒲棒前端先长出来一段儿,细细的,外面包着一层黄绿色薄皮,皮上裹着一层嫩黄的粉,这就是蒲厘花了。小时候放学,我们经常沿着河边寻找它,折断后,把薄皮一撕,用牙轻轻咬着,从这头撸到另一头,吃得满嘴金黄,七八个下去,肚子就有了饱胀感,在那个食品短缺的时代,绝对是一种美味。
蒲厘花成熟后,成干粉状,收集碾压,用筛子筛选后,晒干,做成花粉,即是中药蒲黄,它具有利便、止血、抗血栓、活血化瘀的作用。唐朝诗人白居易有诗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诗中提到的蒲黄酒,即是由蒲黄、小豆、黄豆等混合煎制而成,可活血利水。宋朝刘克庄诗云:“自检方书坐一床,教寻藁白采蒲黄。画眉连日疏妆合,炼气通宵住道房……”描写一位友人患病,坐在床上翻读药方,寻找草药,自我调理,懒得修饰的情景,诗中蒲黄则是草药的代名词。
蒲黄折断后,并不影响蒲棒生长,从三四月份开始,蒲棒就随着蒲草的茎干直往上长,隐藏在茂盛的蒲草丛中,浑圆饱满,开始是青色的,逐渐淡黄、棕黄,三四个月的光景,即立秋之后,逐渐成熟。河边游泳的顽童们,常折断当作棒槌,敲击同伴的小脑袋,力度掌握不好,会敲得对方嗷嗷叫。成熟后的蒲棒,曝晒后会猛然炸开,像蒲公英的花绒一样,四处飞扬。这些蒲绒收集起来用处多多,记得小时候,母亲用蒲绒填充枕头,枕上去软软的,带着一股草香味。谁家用白石灰泥墙,蒲绒也是最好的辅料,白白的,掺在白灰里一点也看不出来,收光后,墙壁更加平整结实。蒲绒也可入药,归肺经、肝经,外用亦可止血消炎。蒲绒还是制造高档纸的原料,只是因产量较低,目前很少有人用其造纸。
蒲棒在蒲草上自然风干后,很容易点燃,小时候过年放鞭炮,我们就会人手一支,用它作火种,既省火柴,又安全。如果把它保存至来年夏天,可以熏蚊虫,点燃后,香气弥漫一室,护佑平淡安详的日子。
近年来,由于大小河道的整理开挖,蒲草的生长范围日益缩小,乡下沟汊里已经很少能够见到了,但在湿地保护区,成片成片的蒲草特别茂盛。虽然经济价值不高,作为观赏植物还是很受欢迎的,城市的一隅也常常可以看到,它们向水而生,蒲叶细长舒展,蒲棒刚直挺立,哨兵似的守护着一方水土,也是一道别致的风景。
三省村人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