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 暖民心 宿州在行动|老年食堂飘出幸福味道
“我每天都来这里吃饭,步行几分钟就到,只需要10块钱就能吃饱吃好,既卫生又便宜,非常方便!”日前,家住宿城城隍庙社区附近的唐女士说。
“我们每天更换菜品,大概一周循环一次。根据老人们的建议适当调整菜单,口味适老化,菜品以清淡软烂为主。”社区老年食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还为腿脚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定点送餐上门服务。
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2022年,我市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368个,其中城市175个、农村193个。2023年,我市计划建设老年食堂(助餐点)173个,其中城市55个、农村118个,建设任务已经全部完成。截至8月,已投入运营的老年食堂(助餐点)411个,其中埇桥区180个、砀山县55个、萧县54个、灵璧县65个、泗县57个。
饭菜价格普遍不高
老年人吃饱吃好
在城隍庙社区老年食堂,记者注意到,套餐种类包括1荤2素、1荤1小荤2素、2荤2素三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营养套餐价格在5-13元之间。橱窗里一共有14种菜品,其中素菜10种、荤菜4种,多种搭配任意选择。
在埇桥区东关街道大泽社区,记者走进老年食堂,食堂内部宽敞明亮整洁,墙上一行行敬爱老人、赡养老人的宣传语,一张张老人就餐、参与活动的照片,营造出温馨的氛围。大泽社区食堂负责人武昭介绍,社区食堂依托社区公共空间,聚集多方力量,让社区老年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营养丰富、价格实惠的“暖心饭”。
记者了解到,社区食堂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午餐,还丰富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社区充分利用食堂空间,开设棋牌休闲区域开放使用,定期动员老年人在闲暇时间参加“社区食堂小聚会”,安排食堂工作人员、志愿者教老年人做手工、折飞机、做保健操、玩益智小游戏等,还和社区工作者联合举办爱心活动,为老年人免费理发,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科学布局精准选址
系列优惠政策支持
社区食堂自开业以来,丰富多样的菜品、咸淡适宜的口味、亲民的价格受到居民的好评。今后社区食堂该如何更好地发展?全市各地正在积极探索。
从食堂后厨到老年人餐桌,配送力量至关重要。一些街道的负责人建议,在综合利用现有资源协调保障好送餐力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好“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让越来越多的力量加入到送餐接力中,让暖心用餐服务“近”家也“进”家,满足老年人的多元用餐需求。
据了解,在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之外,宿城部分老年食堂进一步延伸服务功能,围绕老年人生活所需,开设反诈骗、用电安全、智能手机使用等各类课堂,举办义诊、书画展、花艺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办老年食堂是公益服务,但同时也要兼顾市场需求。一些社区老年食堂的经营者表示,规模化是降低单位成本的方式,可以探索将社区食堂由多元化分散运营调整为市场化、品牌化、连锁化的运营模式,同时依托大数据提供精准服务,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对运营机构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支持,比如提供补贴,水电气暖等享受居民消费的价格政策,按照社区家庭服务业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一位社区食堂负责人呼吁。
“在老龄化、空巢化程度较高的老城区,可利用老年食堂的场地,将其他居家养老服务做实做细,例如,可以在非就餐时段,着力解决好独居老人紧急救援、日间看护等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部分街道、社区负责人表示,在年轻化的社区,可高效利用老年食堂的场地,开设社区咖啡厅或托育点,更好满足社区居民休闲娱乐、托育、托管及儿童接送等多样化的民生需求,增加老年食堂的盈利。
文/韩蕊 本报记者 陈成光 图/本报记者 苏洋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