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帖
夏季盛时,母亲爱炒丝瓜。
用山茶油或菜籽油,将切成棱条的丝瓜炒透,再舀山泉水做汤。丝瓜汤鲜极,一餐可下两碗饭。
初夏时,袅袅婷婷的丝瓜藤顺着架子爬满庭院,小绿蛇般的果实一端坠着仍然黄色的小花,一天一天膨大。等到它长到如6岁的你手臂那般粗细时,祖母或是母亲会端个梯子,拿把经年使用的剪子,爬上高处,小心翼翼采撷下来。
母亲,以及许多母亲,惯常将这翠色洗净了浮于厨房的水池中。我们家的水池子,方方的,上头一半用薄薄的杉板遮盖。因为地处角落,水池中的水总是深不见底,乌黑得如同一汪永远取之不竭的水,又像藏着另一个世界,水池是通往别处的漆黑甬道。舀水的勺子通常是红色,母亲拿着划开水面,丝瓜在红色的勺子映衬下,在这小小的波涛中漂来荡去,如同航行在海面。
这通常是午间的画面,母亲开始做饭了。接引而来的泉水有助于使丝瓜保持新鲜。
丝瓜也叫水瓜、胜瓜、菜瓜、布瓜、蛮瓜、鱼鰦。我觉得鱼鰦一名也很有意思。看字面,是形似于鱼,如鱼游水中。很妙。具体的意思,待读者自行考证吧。世界无尽,丝瓜一定也还有许多我们不知晓的名称。许多名称都来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另外,书中还记录:“此瓜老则筋丝罗织,故有丝罗之名。昔人谓之鱼鰦,或云虞刺。始自南方来,故曰蛮瓜。”说这种瓜老了就筋丝罗织,因此得名丝瓜、天丝瓜、天罗、布瓜等。其开始来自南方,因此也叫蛮瓜。
有人认为,丝瓜原产于欧洲南部,唐代时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北方又名“埃及丝瓜”或“棒槌丝瓜”,明代《学圃杂疏》中有记:“丝瓜,北种为佳。”但是亦有人认为,丝瓜原产于东南亚,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带回来的——这是“蛮瓜”的来历。
李时珍还记录丝瓜的功效:丝瓜的根、藤、叶、果、种子可入药,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的功效。这我很小时就知晓了,母亲常说:“丝瓜,凉,多吃。”可以治疗我那常常酸痛的牙齿。
丝瓜藤很好看,弯弯绕绕,顶上一点尖尖,细细嫩嫩,一点微垂。这样看起来脆弱的植物,却一个劲儿向上蹿。果实却垂直往下坠,坠在高高的土夯墙上,坠在桂花枝叶中。长的地方若是太高,就懒得摘了,任它自由过一生。
老了的丝瓜,外皮褪尽,剩米黄丝瓜络。家中用它搓澡,穿上短短麻绳,母亲用完后,会洗净将它悬于屋檐下的竹竿上。丝瓜是如何变成这个样子的呢?小孩怎么会去深想这样的问题。现在回想起来,只剩那种略微粗粝的摩擦触感,像遗留在时间河流里的某一块贴近了皮肤的石头。
在中国,丝瓜因与日常的交融,自有它的人文美学之路。
诗词之中,明代黄佐的《粤洲塘前丝瓜除架有感》里写:“回塘瓜架蔓交垂,嗟尔无知却有知。临水升高如赴约,向阳腾茂亦逢时。开花缦缦黄成绮,结实累累翠作丝。”
在浙江衢州常山一带,丝瓜要做得美味,诀窍是用油,用山茶油、菜籽油佐些许猪油。在浙东一带,丝瓜入菜,以清淡为上。但要鲜,所以常用海湖之味相佐,去了壳白胖胖的蛏子、鲜活的湖虾等。
当然,文人咏叹的更多是丝瓜的形象,翠色枝蔓,明黄花朵,是鲜亮的、明艳的。比如明代文人吴俨有一首《诸公以丝瓜诗韵险复赋一首》,其中有“苞中未见青丝缕,架上先看满眼花”。
大约到了民国,丝瓜开始入画。最好的当数白石老人笔下的丝瓜。有《丝瓜》《清香丝瓜》《蜜蜂丝瓜》《丝瓜蝈蝈》……丝瓜在白石老人的手中,有墨色的、碧色的、青色的等,但无论如何,白石老人的丝瓜水灵鲜嫩,饱满又结实。
在乡村长大的白石老人,一生爱画蔬果,正是淋漓尽致的笔法,才能画出蔬果那种丰硕喜悦的丰盈丰茂之感。白石老人画虾,观察细致入微,画丝瓜又何尝不是呢?许是清晨,许是雨后,这位老人许是站在院落的丝瓜架下,看到金黄花瓣上滚着露珠,露珠外蜜蜂盘旋,瓜架子蝈蝈藏在里头乘凉。
除中国之外,我很少在国外的画中看到丝瓜。最近才知道,丝瓜在西方及日本,普遍用作制造丝瓜络与丝瓜水。除了中国之外,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不食用丝瓜,甚至于不知丝瓜能食用。
农家的丝瓜种起来没那么讲究,山上的枯竹连杆带枝拖几条,靠在墙上,插进地里,丝瓜种在底下,任它自己爬上来。
现在,这浩浩荡荡的丝瓜“大军”,要如何排列,都得预先引路。不然一千多亩丝瓜藤绕在一起,那可真“剪不断理还乱”啦!
仍然用竹,削成两双筷子那么粗的竹片,一头扎进地里,一头绑在架子上方。四五月份,丝瓜苗挨着竹片种下,一株小苗一根竹片,那便是丝瓜一生的方向。丝瓜长起来也没那么规矩,丝瓜苗长得快,活泼泼的,藤尖四处乱窜,眼见又爬错了方向,这时候就得“扶藤”——摆正它们的位置。扶藤是个细致活儿,要轻巧、要温柔,不能伤着稚嫩的苗,能干这活儿的,是当地的阿姨。
除了扶藤,初夏开花,晚夏结果,果子一米多长了,村民们便忙着收果了,一直收到年前。进入深冬,丝瓜藤渐枯,下一个春天开始前,把枯藤清理干净。
反正,丝瓜地里,一年四季,忙不完的活。
□松三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