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步湘
50岁前,听说谁“走”了,愣一下;60岁前,听说谁“走”了,痛一下;过了70岁,听说谁“走”了,似乎就有些漠然:都要走的,万事皆空,何必纠结?
步湘先生则不同,听说他“走”了,不仅愣,不仅痛,还有些戚戚然。
我认识步湘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我在砀山县文化馆上班。一天,恩师宋知贤带来一位拜访者,丰神俊朗,顾盼有神,介绍说,此人就是董步湘。
此前,经常听说步湘先生的大名,少年即为才俊,早年发表小说,后来到安徽省电台当记者,时任省电台驻宿记者站站长,故乡名人。
步湘先生虽然名气不小,却没有架子,与我叙庚,长我15岁,称呼我“洪波小弟”,声音糯糯的,很亲切。
第一次结识名人,我很激动,所以印象很深。
80年代初,我调到宿县行署文化局上班,在一个朋友的接待宴会上,结识了一位青年,也姓董,名字董飙,丰神俊朗,顾盼有神,感觉似曾相识。一场盛宴,半夜豪饮,意气相投,于是结下友谊,成了兄弟。根据他的名字“董飙”,根据他的飘逸潇洒豪放不羁的性格,我给他起个绰号“荒原风犬”,兄弟们一致认为“颇有感觉”,于是,很快传遍了朋友圈。
记不清过了多长时间,已经调到省城工作的步湘先生回来宿城,我们聚会,才知道“荒原风犬”兄弟是步湘先生的儿子。父亲称呼我“小弟”,儿子称呼我“大哥”,确乎不伦不类。守旧的人,会很严肃地对待这个事情,老实的人会很尴尬地对待这个事情,潇洒豪放的人则不同。
“荒原风犬”提出来石破天惊的建议:各亲各论。
步湘先生一拍桌子,就此办理,各亲各论。
距离宿城不远的濉溪县临涣镇,晋代名士刘伶的故里,当年刘伶隐居于此,他的一帮朋友,包括嵇康、阮籍等,俗称“竹林七贤”的几个人,就过来跟他聚合。刘伶经常在家里光着屁股醉酒谈玄。有人指责他不穿衣服不合“道德”,刘伶反诘:“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嗟乎,真名士自风流!我想,毫无疑问,董氏父子用这样的机智,这样的态度,处理这样的“尴尬”,乃名士风度,魏晋遗续,大家襟怀。我值其中,深深感到与有荣焉。
上世纪90年代,步湘先生来宿州,朋友自然置酒款待。席间有一个女士,说是慕名而来,显然先生“粉丝”,当然,那个时候尚无“粉丝”的说法,只能说是非常崇拜步湘先生。因为崇拜,席间表现非常殷勤。此女士的行为,引起好朋友孙景林兄不满,言辞中多有“驱逐”的意思。
步湘先生拉我一旁,说此女士是非常崇拜我的,景林如此接待,不妥。言下之意,希望我劝阻景林。我说,可能景林怀疑这个女士慕中有爱。步湘先生摇头,说,真诚的爱,不是罪恶。总而言之,我们不能用不恭敬对待人家的恭敬。
我想起孟子的教导来,敬人者人恒敬之。认识到步湘先生虽然飘逸潇洒,虽然豪放不羁,毕竟还是个深得传统美德教育的知识分子,因此才显得富有情怀。我认为,仅仅有文学的才华不行,懂得尊重,懂得怜悯,才是做“勇士”的根据。作为一个知名记者,更应有此情怀。
最后一次,见到步湘先生,是邂逅。我从佛山携妻返乡,住在滕王阁酒店,早餐的时候,看到了步湘先生,很惊喜。互相问候之后,我与他相约中午聚会,老夫聊发少年狂,呼朋唤友喝一场。他很遗憾,说举家都来了,今天就过去砀山县。
我记得,他好像是砀山城西梅屯人。
妻子悄悄感慨,步湘先生居然如此衰老了!
是的,当年神清气朗、顾盼有神的才子已经老了,脸上堆满了皱纹,人黑了,体瘦了,甚至腰弯了。我陡然想起来“英雄暮年”的词儿,心里头有些发紧。想不到,此一别,竟是永别。这大概就是我听说他“走”了,感觉到戚戚然的原因吧?
步湘先生,走好,我们会再见的。
尹洪波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