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
现在,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很少见到戴草帽的人了。曾几何时,草帽是大众普遍喜欢的一种生活用品,上至机关领导,下至乡野村夫,夏秋季节,大毒的日头里,不戴顶草帽出门,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草帽最基本的功能是抵御烈日。夏日炎炎,头上有了草帽的倾情服务,会觉得清爽很多。当然也有用草帽挡雨的,草帽体积很小,遮挡的效果很有限,但有它在头上,被风吹雨淋的苦恼也减少了一些。
编织草帽一般都是用麦秸、蒲草之类的材料,这些东西,在农村极易得到。草帽的构造简单,制作起来也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因而价格也很便宜。那时,你只要花上一元或者几角,一顶很实用的草帽就属于你了。
草帽工艺简单,但这决不是说草帽很粗糙,大多数草帽外形都很精致。尤其是女士们戴的草帽,不但做工十分讲究,帽檐间还常以颜色鲜艳的绸布加以装饰,女士们戴上它,走在路上,恰有微风吹来,路边有杨柳与她们袅娜的行姿共舞,绸布与美人飘逸的长发齐飞,风情不言而喻。
草帽也是一种文化,一千顶草帽就有一千种个性。它们式样同中有异,做工不尽一样,很多草帽上还印有不同的图案和文字。看似简单的它,也承载着历史沧桑,书写着时代变迁,鼓荡着社会前行的脉搏。我是一名教师,长期和人名打交道,我感觉到姓名中明明白白的两个字,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建设、奥运、娜娜、子涵等,往往是一个名字,一段历史。草帽文化,也是一样。我上小学时,草帽上大多印有“将革命进行到底”“保家卫国”的文字;中学了,草帽上的字大多又变成了“奋发图强”“向雷锋同志学习”等内容;再后来,文字和图案就更丰富了。
午收,那是真正的忙碌。全国很多厂矿、医院、学校差不多都要放忙假。六一刚过,它们就开始做放麦忙假的准备。每年一把新镰刀,一顶新草帽,那是必须的福利,新草帽被喷上鲜红的“××单位”的字样。
大家几乎每天都戴草帽,日头毒辣的时候,草帽居于头上为人遮阳;雪雨天气,草帽为人避雪挡雨;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日子,草帽就甘居主人的后背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顶新草帽,几个月下来,就变得破旧黑黄体态全无了。我的父亲是一个从旧时代走过来的人,对家里的东西十分珍惜,草帽用坏了,也舍不得丢掉,总是把扯起的帽檐认真用针线修补好,帽檐残缺得实在没法补了,他老人家也有办法,干脆把残缺的部分剪掉,改造成一顶“礼帽”来。
每年学校都要发新草帽。久而久之,家里的草帽就多了起来,母亲就自作主张,分送给亲戚朋友们。父亲从来也不反对。一顶草帽,不值钱,但接受的人依然很感动,因为那不仅仅是一顶草帽,更是无价的亲情。
前几天,和朋友一起去了一家民俗博物馆,竟然看到了几顶草帽,它们被挂在一个不很显眼的位置,和马灯、石槽、大车等“文物”在一起,这真让我感慨万端!
草帽,是一篇散文,它用冗长的篇幅,记载了一段历史。草帽,更像一首诗歌,它用铿锵的诗句,书写了社会的变迁。
张升平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