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正文

我与《拂晓报》40年

2023-08-30 17:29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我与《拂晓报》的结缘,是从写新闻稿件开始的。

春去秋来,时光荏苒,我与《拂晓报》的情缘,经历了从相识相知到相伴。40年来,《拂晓报》教我做人做事,领我勇毅前行,使我在人生道路上收获满满。我先后受到《拂晓报》表彰7次,作典型经验发言2次。受《拂晓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心存善念,积极向上,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领乡风文明,传播社会正能量,先后被授予灵璧好人、朱集乡道德模范、朱集乡宣传报道先进个人、五星级文明户、优秀共产党员示范户等荣誉称号。

第一次接触《拂晓报》是在1981年。那时候我在劳动之余经常搞些文学创作,对于写新闻一窍不通。有一次,一位在城里工作的远房亲戚告诉我,写新闻报道很好,可以向《拂晓报》投稿。没过几天,亲戚送来了大量的《拂晓报》和新闻书刊。我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一边记下学习心得体会,初步掌握了消息、通讯等文体的写作技巧。处处留心皆新闻。在新闻写作实践阶段,我用心观察,认真捕捉,精心采访,接连在复刊不久的《拂晓报》上发表了《懒汉卖酱油致富》《马老汉赔缸记》等“豆腐块”文章。

《拂晓报》成就了我的梦想,因《拂晓报》经常刊登我的文章,我也在当地“小有名气”。1987年,时任潼山小乡党委书记慧眼识珠,以每月20元的工资,把我要到乡政府,聘为专职通讯员,从此与《拂晓报》的联系更密切了。

撤区并乡时,我因不是正式人员,而被解聘“打道回府”。新乡成立后,又开始招聘新闻通讯员,在众多竞争者当中,我以扎实的文风、过硬的功底、鲜活的作品脱颖而出。

为提高新闻时效性,加强编通往来,寻求学习机会,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经常坐车去拂晓报社送稿子。那时交通不方便,大部分都是石子路,从我们这里坐车到宿州市大约70公里。我往往都是提前下午坐客车去,晚上住在拂晓报社东边的东方红旅舍,第二天上午到编辑部送手写稿件,听取编辑讲评定稿后,下午再坐车返回。后来路况好了,我就上午送稿,下午返回。冬天送稿子比较受罪,为了赶点,我早晨4点就起床,走一个小时路程才能到达公路边乘车点,手脚冻得像猫咬一样疼,再等半个小时才能坐上车,8点左右就能赶到宿城。

1994年,是我为《拂晓报》写稿的“巅峰之年”。这一年,由于我心无旁骛抓采访,聚精会神撰稿件,脚踏实地提质量,《拂晓报》刊登我的稿件共计94篇,基本上三天多见报一篇,位居原宿县地区通讯员榜首,受到原宿县地委宣传部、拂晓报社联合表彰。

工作历来不辜负每一个勤奋努力的人。1996年,乡领导考虑我的实际情况,找我谈话说:“这些年,你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很辛苦,出了不少力,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在工资待遇上落实不够好,乡党委研究决定,让你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以后有更大发展。”也许因为与《拂晓报》心心相印,有深厚感情,我婉言谢绝了领导好意,继续夜以继日地为《拂晓报》采访写稿,为此领导诙谐幽默地表扬我说:“你是宁当通讯员,不当行政官啊。”

通过多年来坚持不懈地阅读、写作和学习,《拂晓报》已经走入我心里,留下深刻烙印。一些关心我的人经常打趣道:“你呀,太死心眼子了,你看看现在还有几个人去写文章呢?你写了几十年得到什么了,到头来连个‘事业编’‘财政饭’也没有混上,还不是照样搬‘坷头子’。”我莞尓一笑,郑重其事地回答:“人各有志,各其所好,几十年来,我没有别的嗜好,我就是喜欢为《拂晓报》爬格子、敲稿子,因为它是我的良师益友,更是我的新闻道路引路人,我要一直坚持写下去。”

相伴40年,扬帆再起航。如今《拂晓报》已成为我的生活伴侣,人生挚友,学习良师。我每天依然在键盘上辛勤耕耘,用文字敲打心灵,让鼠标绘制未来,继续为《拂晓报》写作投稿,鼓劲加油,坚定地走向心中的诗和远方。

□马东义

责任编辑:王亚东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