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正文

处暑新凉

2023-08-25 10:30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为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天气逐渐转凉,昼渐短夜渐长。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家乡人借用入伏、出伏的说法,将“处暑”称作“出暑”,最热的三伏天终于熬过去了。

这沁人的新凉所带来的神清气爽,是其他任何季节都不会有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虽然四季各有其美,但体感舒适度最高的,还是暑热消尽的处暑时节。人们常说的立秋不是秋,从气象意义上,真正的秋日,到了处暑才姗姗来迟,色彩斑斓的秋日美景也才铺陈开来,逐步奔涌眼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处暑分为三候。初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当鹰感受到秋气渐起时,便开始大量捕杀鸟类,但它不先食,而必先把鸟排列开来祭天,就像人饮食前要祭祀先代一样,而又不捕杀怀胎之鸟,所以鹰是义鸟。鹰击长空,当源于鹰所具有的敏感、刚强与灵性;“鹰乃祭鸟”,是对天地的敬畏,也是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敬畏,细细品味,更让人感慨万端。处暑二候“天地始肃”。秋天,万物凋零,天地肃杀,也意味着万物开始进入新的生命状态:凋零、沉寂、收敛。天、地、人都将从这里逐渐步入秋阴凉处,生命新的历程展开了。处暑三候“禾乃登”。“登”即成熟的意思。许多农谚对此时节有过生动的总结和描述:“处暑高粱遍地红”“处暑三日割黄谷”“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等等。“禾乃登”从二候“天地始肃”走来,先有万物凋落之开始,这是天之道,是秋之厚重之所在。肃杀的秋气成就了丰收的欢乐。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正当时。民间向来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此时,云不再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云变得柔软亲和了,风变得和畅了,雨变得浅吟低唱了,处暑时节,天高云淡、天朗气清,使人心旷神怡。

处暑与传统的中元节十分靠近,民俗上也大多与中元节相似,如祭祖迎秋,放河灯等,在底座上放上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悼念。

秋日美景让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佳作。唐代孟浩然有《初秋》诗曰:“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杜牧的《秋夕》更是耳熟能详,充满着天真情趣,给人带来几多遐想:“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仇远别开生面,另有新意,在《处暑后风雨》中写道:“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宋代词人晏殊眼中的处暑时节,有他的独到之处:“紫薇朱槿花残”。紫薇和木槿是夏末初秋的岁令,他们的明艳灿烂热烈,仿佛是在为暑日送行,为处暑新凉举办欢迎仪式。

处暑时节,温度下降,阳光充足,是农家晾晒的大好时机:红的辣椒,黄的玉米,绿的青菜,白的棉花,还有各色豆子摘下来,摊开来,翻起来,筛起来,再收起来。一半炎一半凉,苦一场喜一场。那是自然律动中跳动着的音符,也是农家诗歌中充满着生命张力的佳句。

□张炳辉

责任编辑:王亚东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