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情
晚霞坠入西边的天际,夜幕徐徐拉开。
尽管还有些暑气,但回家的感觉依然轻松惬意,劳累了一天的身心终于可以在休闲时光里得到释放,而路上的风景更让人一饱眼福。
以前,下班回家,走水泥路要绕道,多了些行程;走近道,都是土路,天一黑,路上就难见行人,静得能够清晰地听到蟋蟀的叫声。现在不一样了,村与村之间都修通了水泥路,路上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人们漫步在平坦的公路上,欣赏乡村美景,沉浸休闲时光,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成果。
村级公路上的车辆除了逢年过节大家都回来了,骤然增多外,平常是很稀少的,所以既安全又安静,人们吃过晚饭以后,就会三三两两或是大人带着孩子结伴而行,在公路边上休闲漫步,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我几乎每天都能在村外与村里的张大嫂碰面,她快人快语,笑容可掬,虽然已经年逾五十,但一直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她不服老,不服输,衣着打扮很是讲究,你看,这身碎花连衣裙让张大嫂更精神了。她带着几个孙子,从前庄到后庄溜达,孩子们围着她跑前跑后,洒下一阵阵银铃般的欢笑声,时而也夹杂着调皮小孙子跌倒了喊疼的哎哟声,当然这都是奶奶带娃的快乐元素。张大嫂吹着晚风,摆动裙裾,唱着泗州戏《拾棉花》,听起来还真有几分韵味呢!听说她早年跟戏班子唱过大戏,脉搏里流淌着戏剧元素,难怪对戏剧这么痴迷呢!当然是幸福生活给了她重唱戏剧的理由。
最聚人气的当数村头的那座板桥了,这座板桥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一座普通桥梁,但因它的特殊位置,显得与其他板桥有所不同,它处在村路的主要地段,大伙一出门,就会在这里碰面,然后坐在桥两端的栏板上歇息。栏板跟长条凳子一样,坐在上面很舒适。谁腰里有香烟,都会掏出来跟大伙分享,烟圈慢慢腾起,空气中弥漫着与炊烟一样令人熟悉的味道。大伙无拘无束,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无所不谈,这里成了“新闻发布会”“农事研讨会”的现场。不仅如此,这里还可以听到被人们称作“幽默大叔”王老汉的单口相声,王老汉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是个乐天派,整天乐呵呵地,跟个孩子似的,用他老伴的话说:“都快到阎王爷那里报到了,还一点不成熟。”王老汉反驳老伴说:“咱吃不愁,穿不愁,还不乐呵呵地!”老伴也时常憋不住地乐。王老汉表演相声的时候,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引得大伙捧腹大笑。
在村路上,我时常会遇到一位割草的庄稼汉子,他光着膀子,皮肤结实而黝黑,手脚粗大,络腮胡须,往那一站,跟一尊铁塔一样,高大威猛。他是一位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不仅耕种几十亩田地,还养了一大群羊。为了节约养殖成本,他便骑着电动三轮车,四处割草喂羊。我们这里沟塘路坝草木繁茂,对食草型家畜的食物供给量充足。于是,这位庄稼汉子就天天来这里采收青草,且采收速度快,劳动时间短,每天都满载而归。他说,以前道路不通,他的三轮车不方便抵达这里,如今到处都是水泥路,这里成了他采集牧草的首选之地。是的,水泥路,延伸了群众的致富路。
傍晚的乡村是迷人的,不仅可以看到百姓生活的悠闲,更能感受夏日的浓浓风情。知了在树上吟唱,声音嘹亮,也许它小小的身躯释放出全部的能量,才会如此轰动世界。鸟儿归巢,相依相偎,如胶似漆,这些翱翔蓝天的精灵也会珍惜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行走间,忽然会有一只野鸡惊叫着从你的身边飞起,掠过头顶,在空中画一道弧线,在几百米的地方才再次沉入田间。水塘里波光粼粼,一群鸭子浮在水面上处于静默状态,喧闹了一天,它们也该歇息了。当然它们的警惕性也很高,如有威胁来临,会有值守的鸭子一声惊叫,它们就会立马机动起来,朝着威胁的相反方向奔突避险。所以,在水里赶鸭子上岸是件不容易的事。村庄里如有外人介入或有其它风吹草动,大狗小狗“汪汪汪”叫个不停,这也许是狗儿看家护院的本能吧!
八月的田野是丰满的,玉米高歌猛进,已经长成大个头儿,怀里的“孩子”也在一天天走向成熟;花生低调到尘埃,但埋在地里的果实却一天天鼓满;芝麻浑身挂满了俏丽的小白花,吐着芬芳,它的籽粒细小到一颗沙子,但它的香味却弥漫千家万户;山芋的藤蔓铺满了大地,它依附土地傲娇地生长,但它回馈土地、回馈农民的也是沉甸甸的果实。田野是一首诗,是一幅孕育着无限生机的丰收美景。
走进乡村,你会感受多姿多彩的美丽画卷。
□王绪谦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