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无锡
第一次知道无锡这地方,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地理老师出了个谜语让我们猜。谜面是:金银铜铁,打一地名。我们都很佩服这位老师。无锡就以这样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走进了我的童年,永远地定格在了我记忆的册页里。后来一次一位无锡的朋友邀请我们去品尝马山的杨梅和太湖的船菜,对无锡的印象就渐渐地明晰起来,也从此多了份挂念和相思。
无锡是个稻谷飘香、鱼虾鲜肥的地方,太湖船菜是无锡的一大特色,游览的客人,一边欣赏着绿波荡漾的雨后景色,一边坐在雕着花格木窗的舫上享用太湖美食,真是充满了江南的浪漫趣味。太湖船菜以河鲜为主,由渔民现时捕捞上来,鲜美异常。河鲜尤以太湖三白为最。即银鱼、白鱼和白虾,皆为太湖的特产。“银鱼细如玉簪,形圆而透,长不过三寸,色明莹如银;白鱼体型扁长,通体细鳞,四时皆有,唯五月中梅雨多则大上,色莹白如银;白虾洁白透明,晶莹如水晶,故又称‘水晶虾’,熟时色仍洁白如玉。”三白出身娇贵,银鱼几乎出水即死,所以最好就吃在船上,即捕即食,才能保持味美。其肉质弹性十足,吃时鲜爽无类,它的骨头也很细软,极柔的骨丝,偶尔扎一下舌,却并不痛,反而感觉麻痒舒适,惬意之极。
木舫上有唱评弹的“夫妻档”,唱的曲目是自编的《无锡的故事》。无锡的方言我基本听不懂,但在当地朋友的翻译下,我大概明了个一知半解。唱的内容是无锡名称的由来。传说远古的时候,龙生九子,云梦龙宫的锡珠被仙人带到了太湖化作了锡山,引来九龙子的抢夺,太湖人饱受其骚扰和磨难。后来在仙人的点化下,太湖人连夜揭去了锡山上的锡皮,太湖遂得安宁。无锡亦得以彰名。
我先后去过无锡有五次,每次对无锡都有全新的感受。如同一幅画,开始是淡泊的色调,在不断地加重着它的色彩,让它渐渐地丰满起来。无锡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中部。三千年的历史在时间长河里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对于无锡这样的鱼米之乡来说却是全部的岁月。三千年打造了寂寥苍老的杜康桥、风情万种的水弄堂、依稀幽静的东林书院和高子止水的水缺巷。斑驳的古墙、绵延的小街、银发的长者、繁华的商厦、庞大的工厂、帅气的男女……古老与时尚并存不悖,传统与文明交相辉映。木工雕花、豆腐磨坊、铜铁匠铺、万氏酱园等古朴店铺依然生存在一些青石铺就的小巷里。如果把那些繁茂的大街比一条条城市的“动脉”,那么分布在其周围的小巷就是许许多多的“毛细血管”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快被遗忘的小巷,才把那些大街的老暮演绎得淋漓尽致。走进小巷,仿佛是走进了另一个时空。这里寂然静默,几个老人在打牌消闲,他们打的是那种已经不多见的老翅牌,长长的窄窄的,看得人眼花缭乱。老人打牌的姿势很潇洒,他们把食指放嘴上含一下,再去轻轻地沾一下牌。那牌就像磁铁一样粘在了他们的手上。有时他们也会争辩几句,抱怨一下不能适应的手机主导的生活。低矮的房屋,青褐色的砖瓦,斑驳的墙面上写着的“拆”字。这些可能不久就将不复存在了,老者是它们最后的见证者。
我慕名找寻一条老巷圣塘里。问了很多行人竟无人知晓。最后一位在喝茶的阿爹告诉我,南长医院旁边,两米多宽的一个名叫鸭子滩的小弄堂,便是圣塘里。这让我颇感意外——这么典雅的地方怎么有这么俗气的别名呢。看到了我的疑惑,老爹告诉我其中的原由。在明末清初时候,从南长街到定胜河的河滩地段,是一带芦苇塘,当时人们称作圣塘里。这里的薛氏人家,几代人以养鸭为生。清帝乾隆南巡,龙船经过这里,看到滩边歇着大群鸭子,乾隆顿时兴起,赐名鸭子滩。从此当地人把圣塘里改作了鸭子滩。没想到一个俗不可耐的名称原来还有这么高贵的来由,使一个貌不惊人的小巷充满了皇家之气。巷里还有一些都市里久违了的煤球炉、墙角排成队的马桶,门前的小天井以及天井里爬满的紫藤。宛如一幅典型的江南人家画卷。“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寻常的巷陌见证着古吴的历史,演绎起远古与梦想的童话。我迷醉在这些古朴的梦想之中,眼前仿佛驰过周郎军马的硝烟,嘶喊声渐行渐远,我的情绪久久不愿自拔。
李晓江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