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难忘童年捉蚰子

2023-08-14 10:48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年过六旬的我,每当闲暇一人静坐时,时常会想起一些远久的往事,儿时的记忆始终在我心中安放着,一尘不染,顺着那光阴的年轮,一圈圈一层层地向中心寻找,彼时风物依然是那么清晰鲜亮,回味无穷。

小时候,每逢夏天,我都会跟同伴们到田野里捉蚰子。蚰子其实就是蝈蝈,在我们皖北都叫它蚰子。夏秋季,蚰子一般生活在农田豆棵、菜地或路边青草丛中。逮蚰子就是要与似火的骄阳作战,天气越炎热,阳光越强烈,蚰子越是叫得欢,越容易暴露目标,自然也就越好捉。看见正在豆棵顶尖鸣叫的蚰子了,我们便蹑手蹑脚,屏住呼吸,猫着腰走过去。蚰子警惕性很高,一有风吹草动会立即停止鸣叫,钻进豆棵里。这时,你要小心翼翼地将豆棵扒开、再扒开,发现目标了,立即冲上去,一捂再捂,把蚰子逮住了。蚰子会拼命挣扎,甚至会拼命地咬你的手,但你要忍着疼痛不能松手,又不能握得很紧,以免弄伤了它的肢体,然后将其装进事先准备好的蚰笼子里。

蚰笼子是一种精巧的工艺品,扁圆形,小的如鸡蛋,大的一手盈握,是用高粱秆篾子编成的。伙伴们喜欢在编织蚰笼子上搞创新,弄出不同花样互相炫耀。

这是一只非常漂亮的蚰子。它的身体和成人的大拇指差不多少,敏捷灵活,令人忍不住想去抚摸它。它浑身绿油油的,是一种绿湖一般的深绿,只有肚皮才是晶亮的翠绿,绿得甚至有点透明,像是蒙上了一层雾。触脚细而长,毛茸茸的,弯曲着,随时都要蹬出来,翅膀紧闭着,又特别有那么一股狠劲儿。它的头很大,几乎占了身体一半,枣红色的眼睛机灵地转动,似乎要说什么,头上的触角呈褐色,摇摇晃晃,好似戏台上武生演员的花翎子,微波一般的闪啊闪,把人的心都闪醉了。

蚰子有两种,一种是青头蚰子,一种是铁皮蚰子,它们都长着长长的触角,前面回个弯,也都长着两只豆大的眼睛,长着一张爱吃的嘴,长着一对绿色的翅膀。它们不同之处是:青头蚰子全身是绿色的,而铁皮蚰子的身体则是黑中带点绿和红色,而且还比青头蚰子的身子显得坚硬结实,所以才叫铁皮蚰子。两种蚰子习性一样,可叫声不同,铁皮蚰子叫声洪亮传播得远,而青头蚰子叫声小点,节奏慢点。

母蚰子也很特别,无论铁皮蚰子和青头蚰子,都比公蚰子多得多。母蚰子肚子大,后面有一个长长的尾巴,它的翅膀很特别,很短,不会发出声音,不会叫,所以捉母蚰子一般是为了饱口福,用树枝夹着它在火上烤着吃,若能蘸点儿盐,味道就更美了。

孩子们用来玩的蚰子大都是雄的。捉回来的蚰子,可以挂在窗前屋檐下晒太阳,每天在笼子里放进一两朵南瓜花或绿菜叶,喷几次水,蚰子就活下来了。养得好的,可以一直养到春节前后。即便是上学,孩子们也不忍心把心爱的蚰笼子放在家里,常常隐蔽地带在身上。课堂上,老师讲得正起劲儿,耐不住寂寞的蚰子突然鸣叫起来。尽管学生立即拍打蚰笼子,但是晚了,还是被搜走了。有的老师好脾气,深知这是学生的心爱之物,过了两天再还给你;有的老师脾气暴躁,会把蚰笼子当场摔在地上。

捉蚰子可以体验置身大自然的乐趣。青山常在,叫声依旧,年复一年,走进自然,乐趣满满。现在忆起童年玩耍时的情景,还是感到很有意思。如今的孩子,整天不是做作业就是泡在手机里,谁还养蚰子玩呀!或许他们从小就没有见过蚰子,我们那一代人永远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他们罕能理解和体验吧。

刘文礼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