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提质效 流动党员有归属
拂晓新闻网--拂晓报讯 近年来,运河街道积极探索新时代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模式,以解决流动党员分散范围广、集中学习少、发挥作用难等问题为目标,保证流动党员“联系不断线”“学习不脱节”“作为不缺位”。
变“零散”为“有序”,确保流动党员“联系不断线”。全面加强流动党员与党组织之间联系,着力将分散在各地的流动党员统一管理。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台账,通过电话联系、走访入户、党员主动汇报等方式,全面筛查流动党员的数量、姓名、联系方式、流出时间、流入地区、外出原因等信息。采取“街道调研+社区(村)建议”相结合的方式,制订《运河街道2023年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计划》,对照各社区(村)实际情况,将计划目标分解落实到流动党员个人。落实社区(村)党支部委员、党小组组长、年轻党员与流动党员“1+N”结对帮扶制度,由帮扶联系人作为“传声筒”,每月定期向流动党员传达支部活动情况等有关事宜,同时将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实时反馈支部,实现支部和流动党员的“双向汇报”。
变“集中”为“分类”,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脱节”。在内容和形式上对流动党员实行“分类”教育,实现流动党员教育由集中化向精细化发展。将学习内容按年龄进行分类,对年轻党员侧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最新法律法规、志愿服务事迹等教育内容,鼓励年轻党员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对年老党员则侧重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科普正确健康知识、学习智能手机使用等内容,不断丰富老年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将学习形式按地域分类,对流出地较近、返乡便利的流动党员,由党支部督促提醒其按时参加“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的二十大专题培训等活动;对居住省外、返乡不便的流动党员,通过网络平台,定期开展视频学习活动。同时,不定期为流动党员寄送学习资料、生日贺卡等关怀物品,充分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脱节”“思想不脱线”。
变“差异”为“优势”,确保流动党员“作为不缺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志愿服务、实地走访、视频交流等方式,将流动党员的眼界、信息、视角转化为为家乡作贡献、为群众做实事的特殊优势。利用节假日返乡时间,组织流动党员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秸秆禁烧等志愿服务活动,提升流动党员对家乡的归属感、参与感和责任感。扎实开展流动党员“双向带动”活动,积极向流动党员讲述家乡发展情况,带领流动党员参观街道内背街小巷、农业大棚、水泥工厂等各类产业,引导有能力的流动党员将家乡的富余劳动力带出去。开展“我为家乡献计策”线上视频交流会,邀请发展较好的流动党员,围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创新创业等方面讲经验、谈做法、叙心得,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家乡发展的不竭动力。 (那紫薇)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