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如今是网络爆炸的时代,每年高考、中考结束后,语文作文题总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网上很快就出现同题作文,家长和考生对照网上的同题作文,或悲或喜。
八十年代初,没有网络,我们“估分”大多是把学生叫到一起,各科老师一题一题对照答案,答案出来了,自己考多少分就差不多了。但最难“估分”的就是作文了,语文老师大多把从哪些方面写能得高分简单分析一下,你如果不“跑题”,就算放心了,但大约能得多少分,还是一个谜。
我的语文老师是个矍铄的老头,他教作文的方法就是多读“范文”。“范文”从哪里来,就是班里那几本被翻破的《作文选》,写来写去都是那一个味。用语文老师自己的话说“我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尾是什么。”
我写的作文和班里同学写的就不是一个“味”,因为父亲当时是村干部,我常读《拂晓报》,那里的文章比《作文选》里的“活”——事情、词汇、语言、观点等都是新东西,不呆板。
有一天,语文老师问我从哪里买的“好”《作文选》,都是新东西,我说:“我常读《拂晓报》,上面有些好的文章我都能背下来。”
这话引起语文老师的注意,他认真读了十几份《拂晓报》后,仿佛发现了“新大陆”,连说“好、好,不错、不错,你为我们班立功了!”
于是班主任就用班费为我们订了一份《拂晓报》,因为只有一份,无疑僧多粥少。语文老师有的是办法,他把《拂晓报》中好的文章用钢板、铁笔、蜡纸刻,油印发给大家。有时印多了,就有些模糊,有的还有些褶皱。因为看不清楚,有的同学就有些埋怨,语文老师说,“你们知道吗,《拂晓报》是由我军著名将领彭雪枫将军亲自创办并亲笔题写报名的报纸,一开始就是彭雪枫带领大家用钢板、蜡纸、铁笔、油印滚子印出来的。”接着他向我们讲述了《拂晓报》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彭雪枫烈士的故事。我们才知道《拂晓报》创刊的不易,前进道路的不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拂晓报社共有15位同志为革命捐躯,年龄最小的才17岁……由钢板蜡纸刻印到铅字打印经历了多少铁与血的洗礼,《拂晓报》在艰难中走过了一段又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不断得到成长,我们油然而生敬意。
由于同学们常读《拂晓报》上的文章,容量大、观点新、文体多,同学们的作文渐渐走出了“雷同”的怪圈。83年那年中考后,老师为我们“评估”作文,这个同学说,我是根据《拂晓报》上这个写的;那个同学说,我是根据《拂晓报》那个事写的……一人一个思路,一人一个方法,一人一个观点,语文老师很高兴,他说,作文最怕“雷同”,“雷同”不能得高分。中考语文分数出来了,果不其然,我们班的作文大都考了高分数。
由于我的语文成绩考得好,我考入一所师范学校,并且当上了“语文科代表”,每次学校举行作文竞赛,我都给班里争得荣誉。
师范学校班里订了不少报纸,其中就有一份《拂晓报》,我给班里的宣传委员说,“《拂晓报》先给我看吧”,因为我每次语文比赛都能给班里加分 ,他也乐此不疲。
1985年11月中旬,我向《拂晓报》投去了《我思恋,母校和小河》一篇小稿,没过半月就在12月7日的《教育园地》专栏刊登出来。当时的责任编辑还在末尾加了“编后絮语”:“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有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还有什么不足之处?欢迎同学们评点。”接着,《教育园地》专栏连续刊登三篇评析我那篇文章的稿件,使我受益良多。
在师范学校读书三年间,我共在市以上报刊发表习作18篇,获“华东六省一市”作文竞赛优秀奖、宿县地区中学生征文竞赛二等奖。毕业后,按原则应分配到小学任教,但鉴于我的语文成绩好,被破例分到中学任语文教师。三年后,我被借调到区委任专职通讯员,从而成为向往已久的《拂晓报》通讯员,我写新闻、写通讯、写小说、写杂文……勤笔不辍,当年就被地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当我的一篇4000余字的大特写《哭泣:中国电影在农村哭泣》一文在《农民日报》显著位置刊发后,我有幸成了《拂晓报》“特约通讯员”。
值得一提的是,九十年代初,时任报社副总编的江荣福同志到黄湾区蹲点,对我的写作提供了很大帮助,之后他又发动《拂晓报》的全体员工捐款,在黄湾中学西边的河岸边,植下了很多树,取名叫“拂晓林”。
之后改行从政,每天工作之余,都忘不了看看《拂晓报》,及时掌握我们宿州的信息。
现在更好了,有了《拂晓报》电子报,随时点开手机,就能看到《拂晓报》。
跨越时空,栉风沐雨,如今的《拂晓报》形成了集报、网、微、屏于一体的新媒体矩阵,由钢板刻印到铅字印刷,由激光排版到在线阅读,《拂晓报》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一代又一代拂晓报人不懈的努力。
往事如烟,那些故事依然还记得,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无限的怀恋之下,看到的仍是拂晓报人跋涉的身影。我除了感谢,就是祝福。
□程家立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